第263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263节

    纪炀甚至还怂恿都备份一些, 省得后人找典籍的时候要去坟堆里,不对, 要去墓室里找。

    那时候能找到点残本, 都能让人欣喜若狂。

    没想到纪炀随口说说, 韩潇还真沉吟片刻,竟然是放在了心上。

    对古旧书籍来说,每翻动一次都是一种损伤,如果全都抄录确实是个大工程。

    韩家却能潜心去做,他们身上特有的读书人风骨格外不同。

    等垫着厚厚稻草的书籍慢慢运过来,如果快马十天的路程,估计马车会专挑大路,至少要走一个多月。

    这车子也更为平稳,都是专门找来运书的。

    如果不是古博城还有事,韩潇估计都会亲自护送,不过韩家其他族老叔伯也在,他们因为这件事,特别从潞州过来。

    来这一趟,心里感慨万分,甚至觉得,如果纪炀早来一两年,他们韩家肯定不会搬走。

    看看现在灌江城的模样,他们最能知道其中变化。

    韩家本就对纪炀心有好感,除了老是“诓骗”他们家主办差之外,其他都挺好的。

    但众人看着办差的结果,心里已经有很大不同。

    纪炀在他们临行前还道:“如今已经六月中,还要有大半年的时候就要科举,不知韩家可有想法?”

    韩潇跟韩家叔伯等人却并不回答,想了这是纪炀,才开口道:“陛下年老,皇子年幼。”

    之前说过,韩家是会等到局势完全平稳的时候再考虑科考的事。

    前几年考虑过,但还没准备好,汴京那边就发生几个大臣去世,朝廷为陛下幼子事争吵,接着灌江府也因为汴京的争执无暇顾及,从而灾祸连连。

    到那会,韩家已经不再想去科举。

    直到现在,以韩家准确的判断来说,如今朝堂不稳,谁都有可能独占一方势力。

    此时科考,时局不安,不符合他们韩家求稳的态度。

    故而明年并不打算参加科举。

    那八个字,陛下年老,皇子年幼。

    已经是他们的态度跟分析。

    纪炀点点头,并不说对与错。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选择也不一样。

    像韩家这种世族,纵然如今没落,可他们是有自己底蕴跟智慧的,否则也不能延绵这样久。

    韩潇却微微皱眉。

    以前他还能安心选择避世。

    可离开灌江府,再回到灌江府,他总觉得自己想法有些不同。

    好在韩潇不是个多思多虑的。

    着眼当下,才能更好地生活。

    往前看,往后看,都会忧虑。

    还是赶紧回古博城,当好他的代理城主吧。

    那边的事情确实很多。

    组织百姓耕田,招募兵士,修建城墙,准备迎接工部去的工匠。

    一件件的,根本没让人有多想的时间。

    不过也不是所有书都被拉走,留下的韩大夫则把一车子医书留了下来。

    因为听说义诊的事,韩大夫准备从古博城到灌江城,一是继续教导五姑娘医术,二是也跟着义诊。

    韩潇自然不介意韩大夫这样做。

    知府夫人本就聪慧,对医术也有钻研,有个好师傅带着,事半功倍。

    韩潇送走那些书籍,留下韩大夫跟医书,这才带着家仆回古博城。

    不过走的时候,还是对纪炀道:“等你们巡查到古博城的时候,说不定工部的人已经到了,那时候一起看看这城墙到底怎么修。”

    “不修好城墙,那古博城带着后面的边城连不到一起去,需要的兵士太多,想趁火打劫的草原部落也多。”

    城是到手了,如果要连接到一起,还是需要军事建筑,跟中间几条道路接连。

    纪炀明白,点头:“我估计最后才会去边关几个县,肯定能见到工部的人。”

    边关太新县,今安县,乃至文饶县这种,他都非常熟悉,自然要留到最后,还是前面的最为要紧。

    韩潇离开,纪炀等人也要第二次出发。

    这次出发,自然还是带了学政,不管他怎么不情愿,但人到底还是被扔到马上,周围也没人敢阻拦。

    其他随行官员,却早就准备好。

    他们经历过前两个月的巡查,已经知道纪大人的脾气秉性,回来之后再整理手头的东西,也更加了解几个县的情况。

    这次之后,随行官员更加明白治下百姓需要,也更能明白,了解一个地方有多重要。

    只有了解才能做出改变。

    第二次巡查速度明显快了起来,等到八月回来,监督灌江城这边收完各地夏税,便开始第三次巡查。

    这次收夏税,几乎是灌江府这么多年以来,唯一一次全都交齐了的,更是说三成便是三成,许多地方还有不同程度的补贴,所以各地百姓手里都能有余粮。

    本就是分给自己的土地,不用田租,田税还少,种子化肥再给补贴,家家户户的日子,随着这次丰收,显然更加好了。

    特别是巡查过的七八个县城,很多事情都开始着手处理。

    比如之前缺水的村子,纪炀回灌江府衙之后,便立刻派打井队过去,同样是官府出钱,让各地方便用水。

    有余粮,有帮扶,还有一项项改进的措施。

    再加上每次去巡查,还能看病。

    以至于下面各地百姓翘首期盼知府大人他们过去。

    之前各地衙门是不想大官过来的,整个县里都会战战兢兢,大家发现纪炀过来,不是找茬,只是找出问题,再看看解决方案,更不任由手底下的人大肆吃喝。

    那些知县原本就在雷温两家还在的时候,就跟纪炀有联系,这下见他时局平稳,还是依照之前的行事做派,心里自然敬佩。

    等巡查到后面的县城时,当地百姓官员看到他们的时候,欢天喜地的。

    当然也遇到不少事,也顺手惩治不少人。

    下狱的官员直接有随行官员交接顶上,半点不耽误事。

    时间一直到九月,纪炀他们终于走到边关几个县城。

    可以说是纪炀从灌江府站稳的几个地方。

    一路下来,随行官员,乃至学政再看向这些地方的时候,感官更加不同。

    如果说,之前知道纪炀的本事,是把一团乱麻的地方一点点解开,但也只是知道而已。

    有的是听说,有的是看到汴京许多奏报。

    但真的接触了,才知道这里面的事有多难。

    特别是这几个县城,纪炀一手拉扯太新县,还扶持文饶县,连另一党派的今安县都能照看到。

    如果让他们过来,他们肯定不行。

    绝对不行。

    估计还没走出太新县,已经被当地势力灭了。

    纪炀并未直接去太新,而是去了原本屯兵的地方宁兴县,也就是最西边的县城。

    这次准备从西往东走,最后去到古博城,这样一趟下来,整个灌江府彻底走了个遍。

    之前武知县在宁兴县这边,这里还被雷温两家勾结,让古博王室肆意抢夺,是个多灾多难的县城。

    不说基础建设一团糟,土地更是无人耕种,当地百姓也没什么正经营生,能跑的都跑了。

    现在进到县里,看到里面的百姓正在准备接茬种一季的菜,留到冬天来吃。

    虽说大部分土地还是荒芜的,而且这里也不能种牧草。

    毕竟是整个承平国最靠西的县城,即使古博城回来,他们也还是边城,那城墙一日不修好,就一日没有缓冲的余地。

    如果种上牧草,很容易被关外的人觊觎,到时候无异于灭顶之灾。

    以前的玉县丞,现在的玉知县带着手下小吏们来的时候,看到纪炀时候,眼神透着激动。

    自己做这一把手,才知道有多难。

    好在他经验丰富,硬生生把这里拉扯出来。

    就连水渠也都修了些,给他几年时间,这里一定能发展出来。

    可玉知县一出现在纪炀面前,纪炀身后从汴京来的进士官员们,全都敬佩地看向他。

    那小吏龚选跟鲁战率先道:“您就是玉县丞。”

    “不对,玉知县。”

    “终于见到您了!”

    汴京来的官员们也是同样地激动。

    在别处,他们是高高在上的进士老爷,但在从未科考过,但自己从流外官做到流内官,还在纪大人手下做事的玉敬泉玉知县面前,他们只有敬佩!

    “您就是传说中,一个人做三份四份差事,还能有条不紊的玉知县?”

    “我们都要跟玉知县学习啊。”

    “玉知县久仰大名!”

    要知道,纪炀身边那三个小吏,岳文塞,鲁战,龚选。

    在其他人眼里,都已经是做事顶利落的了。

    可之前这些事,都是玉敬泉玉大人一人来做。

    这能不让人佩服吗?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263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263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