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174节

    等知道这是知县的时候,那骄傲自然更多。

    纪炀笑笑,这话瞒得了别人,但连凌县尉跟卫蓝都猜得到。

    徐铭这分明是撑不住,借着祝贺的名义来求援了。

    看来今安县的事情果然很糟糕。

    纪炀拍拍他肩膀,笑道:“等修桥的炮竹放完,回衙门再聊。”

    这话就是同意他的求援。

    徐铭这次立刻听懂里面的意思,下意识点头,然后又朝纪炀夫人行礼。

    这一个月,谁都不知道他怎么过的!

    谁都不知道!

    但谁也想不到,他竟然会向纪知县求援?

    而且徐铭隐隐觉得,纪炀,纪炀肯定会帮忙。

    虽然这话徐铭没说,纪炀看看旁边的裴县令,再看看这位徐知县。

    若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他也不要想知府的位置了。

    天下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

    合作的重要自不用说,若妒贤嫉能,岂不成了司马光说的专则隘,隘则睽,睽则穷。

    意思是,专擅便会狭隘,狭隘便会众叛亲离,最后穷可以理解为困窘。

    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于他,只会更有利。

    纵然裴县令,还有这位徐知县能力尚且不够。

    只要有这份心,总能成事。

    能低下头来找他,已经是一种进步。

    再说,他手里不是可以调动隔壁凉西州的兵马?

    冲着兵马,都要扶一把。

    韩潇看着,纪炀已经隐隐有些不同于寻常知县的地位。

    他身后,一个七品县令,一个七品知县,按理说都跟他同级。

    可全都乖顺站在身后,这怎么看都不同。

    不过想到这是纪炀,似乎也能理解。

    所以汴京那些人,是怎么认为,纪炀行,他们也行的?

    想多了吧!

    第78章

    韩潇感慨完, 就发现同样来围观的四个秀才里,其中刘地那个秀才一直在往这边看。

    之前纪炀就提醒过, 不要让这几个秀才太靠近衙门前院。

    这事韩潇也是同意的。

    而且观察下来, 其他学生还好,这个刘地的秀才眼神实在飘忽。

    今天又是这样。

    韩潇皱眉,见纪炀同样看过来, 明显感受相同。

    要想办法把他们弄出去了。

    如今的太新县已经改天换地,基本全都是自己人,不能留个隐患在附近。

    借口也简单, 无非是他现在忙,如果真想学的话, 可以去潞州扶江县, 去那边继续读, 那边比这地方还要安稳。

    有他的介绍, 自然没问题。

    韩潇没发现, 他看着是无官无职,其实已经在为太新县考虑了。

    等石桥正式开工, 那边匠人嵇巡等人, 还专门找到纪炀, 眼神都是敬佩。

    他们在这有段时间, 自然知道这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到底怎么让他们出资的。

    那三家算是狗咬狗,纪炀稳坐钓鱼台。

    他做那么多, 自己半点银子都不过手,完全为百姓考虑。

    这样的父母官实在少见。

    而且给他们那么大的自由来修建桥梁, 见人嵇巡等人更是高兴。

    纪炀跟他们闲聊一阵, 确定桥梁情况, 也就放心了。

    等这边起了裴刘桥起了地基之后,嵇巡等人会去裴鲍桥继续修建,两边同时开工,估计秋收左右就能修好。

    算着时间,已经很快了。

    眼看众人欢呼,纪炀心里石头算是落下一点。

    不过这边事情结束,纪炀自然要带着看似帮太新县庆贺,实际走投无路的徐知县回衙门。

    但纪炀直接带徐知县的人回了衙门。

    身边只有玉县丞跟江乖乖跟着,其他人各自去忙。

    五斗院里清清静静,江小子同凌县尉一起出门办事,五姑娘又去义诊,只有乖乖在身边。

    七八岁的小孩,正是好动的时候,可她进门便认真看书,仔细看的话,拿的竟然是本兵书。

    纪炀也没让乖乖走,看了看她写的字,就让徐铭徐知县坐下。

    玉县丞也坐到一旁,帮着乖乖看功课。

    等大家坐定,不等徐铭开口,纪炀把旁边打结了的丝线递过去。

    徐铭不明所以,但还是接了下来。

    纪炀道:“把它解开。”

    解开?

    这丝线乱成一团,没几个时辰根本不成的。

    眼看徐铭眼神迷惑,却也知道纪炀不是在为难他。

    最近一段时间,他对纪炀的了解更深,知道这不是个刻意刁难人的。

    更知道纪炀的志向,根本没工夫这么做。

    那就解开?

    不仅徐铭动手,他身边的四个护卫一起动手。

    等乖乖字得的差不多了,差不多两盏茶时间过去,纪炀问道:“还记得上次学的吗?”

    “记得。”江乖乖,江白鹤开口道,“治乱绳,不可急。”

    这句话是出自汉书。

    意思是解开乱麻一样的绳子,是不能急躁的。

    正是江白鹤最近学到的。

    这种浅显的话,徐铭自然也知道。

    小孩随口说的话,加上手里的丝线,还有他脑袋千头万绪的事情,似乎都是一个道理。

    徐铭拿着丝线的手垂了下去,沮丧道:“太难了,若说丝线需要几个时辰才能解开。今安县,至少要几年时间。”

    他真的不知从何抓起。

    他也不知道一个县城能有那么多的事。

    纪炀笑:“一个县,算是朝廷最小的单位。但县衙里面所有设置,都跟汴京朝堂差不多,政治,经济,文化,更有税收,衣食住行等等。”

    “所以千头万绪才是对的,海瑞都说过,官之至难者,令也。”

    “说的也就是我们这些事。”

    “但千头万绪,总会有个因头,抓好因头,也就好成。”纪炀说着,让平安去上茶,顺手把五姑娘的丝线收回来,迅速收拾好放回去。

    自己给弄乱的,也不好让她回来看笑话。

    徐铭还是垂头丧气。

    从汴京出发时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沮丧。

    纪炀道:“你们今安县的情况我知道。两县合一,而且本地最多的收益,盐矿,又不归当地衙门管,而是灌江城亲自派人下来看守经营,又给你多了层障碍。要我说,先不用管那些。”

    纪炀循循善诱。

    等说完之后,徐铭才发现,纪炀比他更了解今安县?

    他不是在太新县当知县吗。

    那边的情况,跟他说的完全一样。

    灌江府边关五个县城,他那边是二合一,看似没那么复杂,本地的两个富户,也不像太新县裴刘鲍三家那样难缠。

    可本地有盐矿啊!

    原本应该是造福他们当地的,可盐矿被灌江府灌江城的人直接把守,在当地也是不小的势力。

    这次捉弄他的,就是这些人。

    新县令也是他们的人。

    徐铭有时候觉得,自然怎么就不去科考,偏偏来这里受苦受难。

    一想到纪炀,辛苦更加羞愧。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174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174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