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蓝色13传奇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半只青蛙 本章:第203章 蓝色13传奇

    所谓在盲人的世界里,独眼龙也可以当国王。在没有雷达索敌,夜战全靠飞行员眼睛的时代,拥有感知力的李华梅,在夜战中要击落对手甚至比白天更加轻松。

    二月一日晚,当上海地面上的红军发动夜战反击的同时,李华梅也驾机出战。英国人为了对付红军的夜袭战术,也组织了夜间战斗飞行部队。

    英国人的夜间空军,是始于登陆舟山岛的初期,当时红军方面天天派出波2前去骚扰,不胜其扰的英国人被迫组建了夜间战斗机部队。在没有雷达的时代,夜战的战果寥寥,虽然击落了两架波2,但英军自己也因为事故而摔了一架。

    英国人因此开始重视夜间轰炸,十二月八日的空战结束后,道丁组建了自己的夜间轰炸机部队。当他的夜间轰炸机部队开始在沪杭上空出现时,由于这时的李华梅和林汉都已前往徐州战场参战,让道丁的夜间轰炸机“舒服”了几天。红军方面虽然也有夜间战斗机,但是夜间空战的战术运用双方都在摸索之中,双方的飞机在天上就象是两个蒙眼的盲人在找对方,往往互相都摸不到。考虑到夜间空战时很容易受到自己本方防空炮火的误伤,红军方面后来甚至一度放弃了夜间空战,直到李华梅归来。

    二月一日后,前线的日本空军和中苏联合空军的血拼日渐衰弱,徐州地区上空的制权空已完全被红军掌握,加上徐州战场的战局明朗化,李华梅先林汉一步回来,参加夜间歼击部队后,道丁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在从徐州战场返回的前一天,李华梅刚好在日本陆航身上刷满了第一百个击坠,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击坠过百的飞行员。

    当晚出战的李华梅,一夜出击两次,先后击落十一架飞机,她的指引下,三架跟在他身边,驾驶霍克II夜间型的友机也取得了两个击坠。

    二月二日深夜,再次出击的李华梅,又亲自打下了九架夜间飞机,而到了第三日,英国又“莫名其妙”地在上海夜空足足损失了十五架飞机,其中大部分也是李华梅“刷”到的。

    到了第四天,道丁再也不敢派出夜间轰炸机部队了,突如其来的巨大损失,让道丁有种感觉:那双监视着沪航天空的眼睛又回来了。

    与此同时,道丁从红军的广播里,听到了“蓝色十三”归来的消息,红军方面在二月五日这天,在广播中高调宣传李华梅在夜间空战的战果,称赞其为“沪航上空的鹰”。

    而二月五日的白天,对上海进行大面积战术轰炸的英国皇家空军,传回了他们在上海上空遭遇“蓝色十三”的消息。先前一直避战,只有形势有利时才会主动空战的中苏联合空军,就在“蓝色十三”的率领下再次对皇家空军发动挑战。

    而且这一回,中苏联合空军又一次地倾巢出动。

    “天啊,好多的战机!”

    “蓝色十三,蓝色十三又出现了!”

    “我被打中了,我被打中了!”

    “女巫,女巫,那中国女表子是女巫!”

    “又来了,天啊,那女人是怪物吗?”

    “那些布尔什维克,怎么每次出击的时机都这么好!”

    那一天,英国皇家空军的无线电通话频道里,尽是类似的惨叫声。先前沉寂多日的中苏联合空军,在李华梅归来后,于二月五日这天主动出击。

    道丁在此前十余天的空战中,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损失了近百架飞机,手中现在拥有的空军战机,只余下七百余架,但能出动的也只有六百架。但是他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的飞机全部派出,也必须是分批次一波接一波地派出飞机。空战开始时,他派出攻击上海的飞机也不过百余架,而其中一半是空战能力差的轰炸机和攻击机,而对手却是清一色的战斗机。而李华梅著名的蓝色十三出场后,更在皇家空军的通讯频道里引发无数的慌乱。

    而这一次,对手空军出现的时间点,依旧象从前般“恰到好处”。

    红军空军虽然面临南北两条战线的压力,但最大的优势却是内线作战。从连云港到上海,直线距离不过四百六十公里,而FW90和HE51的航程都在600公里左右。理论上,在这两地之间设个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勉强够保护徐州前线和上海的天空,空战完毕后,这些飞机空战完只需就近在两个战场的当地野战机场降落补给即可。

    这也是从前红军将和日军决战的战场设置在徐州这一线的原因。正在徐州战场上空作战的红军飞机,甚至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转场,就可以直接在两个战线上进行空战。先前所以暂时将空军全集中在北线,那是因为当时面临着日本陆航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集中兵力在北线。

    然后经过一个月多月的血腥厮杀后,中苏联合空军仗着代差、主场和人形雷达的优势,再度取得了徐州上空压倒性的胜利,又一次地在这里打出五比一以上的空战交换比。

    到了二月五日这天,徐州上空的制空权已完全掌控在红军手中,已有能力回头支持上海方向。而到了二月份,随着大批来自德国和苏联的战斗机通过外蒙—山西航线转场到来,红军前期因为一二·五空战后飞机损失巨大而导致飞机数量不足的状况也得以改善。

    前期英国空军在上海的得意,中苏空军主动避战的原因,只是为了集中力量摧毁北线较弱的日本空军。徐州决战到今已打了近一个月,客场作战的日本陆航在这里光是被击落的飞机就超过五百架,短时间内无力再战。趁着这难得的间隙期,在二月五日这天,林汉也从徐州战场赶了回来,与此同时,大批战斗机也一起南调。

    在昨天的空战结束后,大批的战斗机有意向南多飞一百多公里,在泰州与杨州的野战机场降落加油,补给,到了二月五日一早就全体南飞,直接参加上海上空的防空作战,打了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二月五日这天,中苏联合战斗机,在回到上海的人形雷达林汉的指引下,以每批次一百架的规模投入上海上空,这十余天在上海上空炸得正爽的皇家空军根本没有想到对手会突然从激烈的徐州战场撤出大批战斗机,他们更不知道,从前在沪杭上空,那个对空战有巨大加成效果的“人形雷达”,也在这一天回来了。

    措手不及下,道丁派到上海的飞机再次遭遇了惨败。

    由于林汉这人形雷达的存在,红军此次大批战斗机突然出现的时机选得极佳,当时轰炸上海的一百五十架英国各式飞机事前根本毫无心理准备,等大批战斗机群出现在空中时,想要逃避已来不及。

    空战一开始,立刻就朝不可收拾全面暴发的阶段发展,虽然心里不愿意,但道丁还是不得不从舟山各处的机场抽调战机投入淞沪战场上空。

    中英之间第三次大空战,也是第二次空中绞肉机大战再度暴发。

    和一二五空战相比,道丁手中的飞机只多不少,但是飞行员的素质却严重下降了。新出航校的新手飞行员占了一大半。而他们的对手,大部分却是经过一二五空战和徐州空战洗礼过的精英。

    二月五日这天,中苏联合空军中甚至一口气诞生了三位“一日王牌”(一天之内击落了五架以上,就叫一日王牌)。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大批菜鸟飞行员上天空的恶果在二月五日这天的空战中开始显现出来。

    空战从二月五日早上一直打到傍晚,道丁在清点当天的损失时,超过三位数飞机和飞行员损失,让这个参加过一战的老飞行员的手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二月五日的这天,道丁在上海上空损失了一百二十架飞机,一百六十名飞行员战死或失踪或被俘,此外还有更接近这个数字的飞机严重受伤或报废。

    至于本方的击坠记录,即使是“灌了水”的数据,下面飞行员上报的数据也只有三十架左右,但这明显是要打折扣的。

    只是一天的空战,道丁就被废掉接近三分之一的空中力量。

    “这样的绞肉战,这种不公平的空战,不能再打了,该给皇家空军留点种子了。”

    当时道丁几乎是用哀求的口气向汉弥尔顿司令官吐苦水。

    “上海上空有一双神奇的眼睛在监视着天空”,日本陆航在撤离前给了道丁这个忠告,这话在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中间极有市场。

    空战打到现在这种局面,相信这话的人已越来越多。

    二月五日的这一天,亲临嘉兴前线,空战就在头上发生的道丁,亲眼目睹了天上发生的一切。而他手下的飞行员,又一次地向他回报,上海上空的中苏联合空军,就象是长了一对透视整个战场的眼睛一般,这一整天的空战中,一波接一波战斗机派出加入战斗,无论是切入战场的时机还是退出的时机,全都选得恰到好处。

    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是意外。

    多次发生这样的事,那是对方指挥出色。

    但次次都是这样,次次都在空战中取得先手,数百架的大机群的进出指挥谐调得有如一人,那一定是有人在作弊。

    不管那是科学家谈论的,所谓的新技术设备“雷达”在起作用,还是神秘的中国巫术在中间作鬼,反正在取得能和对手“公平”一战的权力前,道丁再也不想再让他的空军在这个充满诡异的土地上再进行这种“不公平”的空战了。

    而二月五日这天,当红军空军南进,重夺沪杭上空制空权的这一天,也是杭州湾一带红军全线反击的一天。

    尽管道丁不愿意继续空战,但是当环杭州湾城市周围的红军全线反击时,面对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三十万红军主力的全线碾压,道丁也不得不痛苦地再度派出战机和对手血拼。

    国家间的空战,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从二月六日到二月九日四天,皇家空军在这四天的空战里,再次大败,空战中飞机损失的交换比,正迅速地向十比一这种“离谱”的数据飞驰。而对面的广播中,蓝色十三的击坠数,已从她二月一日重回上海时的百架击坠,迅速地爬升到了一百六十架。

    虽然道丁严重怀疑这是对手为了宣传需要而进行了“数据灌水”,但是每天的空战后,侥幸生还的本方飞行员,都不断地向他反映那恐怖的蓝色十三在战场上妖孽般的表现。到了二月九日这天的空战,甚至当架那蓝色十三出现在对面空中时,出战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居然未战先怯,自乱阵脚四散而逃,而这在皇家空军组建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称呼李华梅为“兰斯洛特”了,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不约而同地称呼其为“蓝色魔女”。

    到了二月十日,道丁说什么也不肯定派出手下残余的空军出战了。虽然对面的中苏战斗机在九日的空战后减少了一大半,重新调回北徐州—连云港一线加入对日军作战,但前面数日空战损失惨重的皇家空军哪怕在对手减少的情况下,也已无力也无胆出战压制。

    虽然英国本土能够轻易造出更多的战机,但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道丁,短时间内不可能获得新飞机和新飞行员的补充。

    夺回了制空权后,红军在上海方向只保留了不到八十架的战斗机,其余的战斗机又重新投入北线。

    这时英国人对上海外围的攻击,在丧失制空权后,也正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局面。

    波2,霍克II,甚至是被缴获的英日联军的各种战机,开始在上海外围粉墨登场。这些空战中严重过时的飞机,仗着英国战斗机被逐出杭州湾的天空,在一堆菜鸟飞行员的驾驶下,开始肆无忌惮地在英军登陆部队头上转悠,不停地扫射和“拉屎”。

    昔日,山田仁和在浦东遭遇,现在轮到英国军队来享受了。

    其间舟山岛上道丁手中残余空军力量,在前线部队的强烈要求下,也曾奋起余勇,几次出动想要支援,但是他们已经被打残的战斗机部队,面对同样数量大减的对手,依旧是一边倒的惨败。在这过程中,李华梅的那架蓝色十三,又毫不客气地在他的残军身上刷到了二十余架击坠的战果。随着作战技艺的愈来愈成熟,李华梅在天空的主宰能力越来越强。

    空战打到二月十三日时,道丁手中的皇家空军已完全崩溃,不但道丁拒绝派出飞行员出战,就连飞行员自己也拒绝出战了。

    此时,道丁手中能出战的飞机数量以及存有的飞行员数量,又回到了十二月八日那天他向首相发电报时的情况,甚至更惨。

    登陆杭州湾的英国殖民地部队,无论作战技艺还是作战意志,都远不能和日本登陆上海的陆军精英相比。完全丧失制空权,在被天上的飞机了“淋了几天的屎”后,加上三十万红军来自四面八方的围攻下,十月十六日这天,英国登陆军开始全线撤离杭州湾,十八日这一天,最后一名英军士兵于凌晨四点在宁波登上小艇,转进回到了舟山岛上。

    登陆杭州湾时,英国人有五万人。撤离杭州湾时,却只有三万余人,其中六千人死于轰炸或战死,其余的都在红军夺回制空权的大反击中被俘。若不是英国舰队的舰炮凶猛,为英军争取了撤退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杭州湾靠海方便撤退的优势,否则更多的人都会永远地留在中国。

    登陆杭州湾,进攻上海时,英国人带来了大量的坦克、大炮和汽车,但仓促撤退时,这些重装备全部遗弃,让红军又发了一笔军火财。

    当英国干涉军撤离杭州湾沿岸城市时,无论是汉弥尔顿还是道丁,心里都明白,大英帝国在远东中国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而二月二十五日这天,北方徐州战役也刚刚结束,两线作战的红军在北线全歼日本三个师团,重创三个师团,并让英国人的日本盟友承受了自日俄战争以来最大的陆上惨败。

    从去年六月起红军炮击英国长江舰队,这场干涉战争打了九个月,英国方面军费已消耗了上亿英镑,损失飞机接近两千架,人员损失更是不计其数,然而最终的收获,却是不断地失败失败再失败,皇家空军更几乎在这个上海这个绞肉机里流干血。

    这时的英国政府,已经开始在内部讨论放弃中国,回缩欧洲的问题了。

    因为被击落的战机太多,杭州湾在英国那儿得到了一个外号:飞机坟场。

    在英国皇家空军身上狂刷了一百多个击坠纪录的李华梅,此战后名扬天下。

    战争结束几十年后,中国东北方那个叫“泥轰”国家,后来有个人送外号富野光头的漫画家,他在一部机器人的漫画里,设计了个名叫夏亚的王牌女机师,该机师喜欢将机甲漆成蓝色,头上有角,编号为十三,人称“蓝色有角三倍速”,后来这个称呼和这个形象成为很经典的漫画传奇。

    外传 将军访谈录和外篇

    今年浙江的一位渔民在杭州湾靠近上海海岸五十公里处的海上,捞起了一架编号为201的战机残骸,经查这是1935年六月十六日攻击日本第三舰队时被击落的空一师的第二飞行大队大队长东方高的座机。闻讯赶来的当地政府在整理飞机残骸时,从座舱里清理出部分烈士的遗骸。

    杭州湾,从1935年起两次惨烈的空中绞杀战后,因为在杭州湾这一带坠落了太多的战机,这里被外国人不约而同地称为飞机坟场。从1935年十月到第二年二月那长达个五月惨烈的空中绞杀战结束后不久,英国撤出了中国。

    战争结束后的六十多年里,在杭州湾打渔的渔民,每年都会“毫不意外”地在杭州湾里打捞起各类战机的残骸。

    闻讯赶来的空军部队的人接收了东方高烈士的遗骸,将其隆重地安葬在位于上海的空军革命烈士墓地。

    事隔六十多年,参加过那场空战的飞行员皆已年过古稀,记者在烈士墓地那儿有幸采访到参加过这场空战的唐珏阳中将和梁子曰中将。

    以下是采访记录。

    唐珏阳:1935年十二月五日的第二次上海空战,是我的第六次实战出击。说起来还真是有些丢人,从前我虽然跟着队长一同出击过五次,但是那天到了天上,看着对面黑压压一片的机群象一堵墙一样地压过来时,我当时脑子紧张得一片空白,什么东西都忘记了。

    记者:新手飞行员都会有这样的毛病,几百架飞机集中在很小的空域里互相对冲时,那场景一定很震憾吧?

    唐珏阳:是的!我当时完全看呆了。当时我飞的是I16,苏联飞机。在苏联那边使用的是两挺7.62毫米的机枪,不过我从苏联把飞机开到中国时,机上没有武装,省下来的重量被换成了两个副油箱以增大航程方便转场。在中国,德国地勤给我的I16上换装了报废的HE51上拆下来的13毫米机枪。

    记者:是MG131机枪吗?

    唐珏阳:“对,那机枪火力很猛,弹道很平直,比苏联原装机枪要强大太多了,唯一的缺点就是子弹少了点,我的I16每挺机枪只能配180发子弹。新人飞行员上战场,一紧张,扳机扣得太紧,几秒钟内180发子弹忽地一声就全打出去了,然后在战场上就只剩下让对手追着跑的命了,我在12月五日那天就是这样(笑),在天上被对方的一架格斗士咬住了,只能开足马力,拼命地往本方机场方向逃,那里有防空阵地,出击前指挥官告诉我们,被咬住没办法摆脱时,就往地上有跑道的地方跑。”

    记者:“那架咬住你的飞机后来被防空部队打下来了?”

    唐珏阳:嗯,是的。不过我也被他打中了。左边的机翼被他的机枪咬下了一大块,幸好机场跑道就在边上,我在机场上空转了一圈,好不容易歪歪扭扭地在跑道上迫降,结果迫降时飞机还拿了大顶,我也受了点轻伤,手腕扭伤,被迫休息了两个星期才恢复,错过了那几天后来的空战。

    记者:那几天的空战很惨烈吧?

    唐珏阳:“是的。受伤的我当时没法再上天,只能吊着膀子在机场看着战友们出击,返航,再出击,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我当时心里非常地难受,觉得因为自己的无能被打下来还弄坏了飞机,就象对人民犯了重罪一样。在机场上迎接战友的飞机时,那些返航的飞机,几乎每架身上都会带点伤。有时候双方杀红了眼,甚至发生过飞机在天上互撞的情况,我就在机场上空看到一起。杭州湾这一片的空域太小,而那几天双方的飞机实在太多。”

    记者:杭州湾上空的大规模空战,总共发生过三次半。半次为日本陆航对浦东的支援空战,后三次为皇家空军发动。由于交战双方机场相距太近,而飞机密度太高,是人类有史以来“飞机密度”最大的空战,后来这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交战双方在这狭小的区域共计损失超过两千架飞机。也正因为密度大,所以在空战双方飞机飞行员回避的空间被压缩到最少。由于空域狭窄,杭州湾空战在当时被媒体称之为两名枪手拿着手枪在笼子里互对射。

    记者:听说当时您和李华梅将军是同一支部队的,而且还是同一个机场起飞作战的。

    唐珏阳(露出缅怀的表情):是的!她是我们空二师的传奇,也是我们飞部队里所有人心中的女神。(用指指边上的梁子曰中将)他,他当年就被她迷得要死。

    梁子曰中将(白他一眼):“你当年不也被她迷住了,做梦都喊她的名字,还梦遗了。”(此段采访记录后来被删除)

    唐珏阳怒道:“第二天偷偷洗内裤的人是你吧!”(两个八十多岁的老将军开始打架,此段采访记录后来被删除)

    记者抹冷汗,(我好象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会不会被灭口?):“您是什么时候才重新上天的?”

    唐珏阳:“十二月二十一日以后的事了,不过那时我开的已不是I16,而是缴获的格斗士战斗机。十二月八日的空战结束后,我们远没象后来宣传的那般大获全胜。五日开战那天我们有五百五十架战斗机出战,但到了十日那天,我们杭州空二师只有一百二十架战斗机能够出战,上海空一师那边好点,也不过是一百三十架。虽然说被打下来的只有一百二十多架,但是受伤的,报废,没法修的,是一堆堆,当时地勤都忙坏了,天天加班加点地修飞机。很多飞机虽然飞回来了却坏得厉害,根本无法修,只能拆开然后再拼凑起来,几架凑成一架。就算是这样,最后也就修好了七十来架,余下的也只能是报废回收零件用了。”

    梁子曰(凑过来):“八日的空战结束后,其实我们的空军也受到了重创。只是我们是主场作战,飞行员损失比英国人要少很多。当时英国人家大业大,他们的空军不象现在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那么可怜(笑)。当时英国人损失的飞机,不到三个星期就全部补充回来了。而我们这边,一切只能从苏联那边供应。十二月八日后,日本在山东登陆了,当时两地能用的主力战机,几乎全调到徐州那边去了。”

    记者:“这点我知道,最艰苦的时候,我们在沪杭这边只有一百多架飞机,而英国人那里有八百架。”

    梁子曰摇头道:“哪有一百多架?实际上是三十架不到。”

    记者:“三十架不到?”

    唐珏阳解释道:“我们这儿是拥有一百一十架飞机,不过每天能飞出去的,最少的时候只有二十九架。飞机不象汽车,能不能出击,是要听地勤的意见。我们手上的那一百多架飞机,都是状态很不好的。要么被用得太厉害,要么是用损坏的飞机七拼八凑拼起来的。飞行一次,地勤要维护好几个小时才能再次出动。而且那一百多架飞机,有二十多架是霍克II,还有二十几架波2,全落后了,这些东西放出去,根本就是让对面的格斗士屠杀,所以我们师长根本不准他们出击,真正能战的还是要靠FW90和HE51,总共只有五十八架,而且由于用得太厉害,状态都很不好。”

    记者:“那段时间是你们最艰苦的日子吧?”

    唐珏阳:“嗯,十二月下旬,我们才得到苏联那儿转场过来的飞机,不过那些飞机都优先供应徐州和山西战场。阎锡山那混蛋,居然收过路费扣了我们八架(开始骂娘)整个十二月下半个月到整个一月份,其实是我们最艰苦的日子。这个情况,一直到一月底,大量的I16和FW90到货才被改变。当时对面的英国飞机一天比一天多,天天压在我们头上转,投弹,扫射,每个机场都被炸过。好在我们机场很简单,机库都是竹子和木头搭的凉棚,比他们的炸弹都要便宜,他们炸得越多,亏得越多,哈哈哈……”

    记者旁白(这段话显示出唐珏阳将军开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记者:“当时的战斗机部队出战时很辛苦吧?”

    唐珏阳:“是啊,那时候我们的眼睛又去了徐州……(突然打住,不说)当时我们的战斗机部队,每次出击都象作贼一样,摸一把,然后撒腿就跑。身后象引怪似的,跟着一串又一串的格斗士飞机在后面死命地追杀。不过,我们的飞机比他们的格斗士快,他们追不上只能在后面吃灰。但是十几架甚至二十几架飞机在后面追,子弹乱射时的场景……你问问他,他尝过这种被追的味道。”

    梁子曰:“有时瞎猫也会蒙中死老鼠的,我的飞机座舱就这样被击中过。有一次我开飞机跑了上百公里,把追我的飞机全甩到六百七百米外了,突然有个东西咚的一声撞在我面前的挡风玻璃上,然后掉在仪表盘上。我捡起来一看,是个不知从多远打过来的子弹,打穿了我后面的座舱玻璃,由于动能不足,被前面的挡风玻璃挡住了,就是这个弹头,我一直留着做纪念。”

    梁子曰将边说从脖子上解下那个作为护身符串在链子上保存下来的子弹头,记者拍照。

    记者:“谈谈你们偷袭舟山机场的那次李鬼行动吧。”

    唐珏阳:“我伤好了后,我的飞机I16因为伤得不重,很早就被修好了,可是却被部队调到徐州去了。我们当时的情况是飞行员比飞机多,FW90和HE51这种好飞机也轮不到我这样的菜鸟开。十九日那天,防空部队打下了一架格斗士,那飞机迫降在田里损坏得不严重,我们将飞机拉回来,当晚就修好了,是用其他被打下来的格斗士上的零件修的。我飞过一次格斗士,这种双翼机比I16容易驾驶太多了。我看法是,能飞I16的飞行员,就能飞这世界上所有的飞机。(对梁子曰投去鄙视的眼神)”

    唐珏阳又道:“我找到老梁,出了个主意,说我们不如试试开着英国飞机去舟山岛上做一票,老梁同意了。然后我们去找我们的团长,说了自己的想法,团长和政委觉得这主意不错,然后第二天我们把队里的另一架格斗士也涂涂改改,换回原来的英国飞机的圈圈标志,然后在二十五号那天,我和老梁就驾着格斗士飞机飞到舟山那边去了。”

    记者:“这种使用对手标记的飞机去偷袭,如果击落被俘了,会不会按间谍处理?”

    唐珏阳:“那是肯定的,不过团长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被俘了,英国人要枪毙我们,就告诉英国人,我们这边有两百多个英国飞行员俘虏,他们枪毙我们,这边就杀他们十倍的飞行员抵命。”

    记者:“果然是狂猛酷霸屌炸天啊。”

    唐珏阳:“二十五号那天,我就开着格斗士,机身上装了个发烟罐,飞到舟山岛上空时,打开发烟罐,冒着黑烟装成要到当地的机场去迫降。而老梁开着另一架格斗士,装成是友机为我护卫引导。当时英国人根本没有想到我们俩个是李鬼,下面还忙着为我们清理一条跑道。然后我们就一个猛子扎下去,对着旁边一条跑道上排得整整齐齐一排的格斗士战斗机扫了过去,总共十六架!真爽啊。”(说到了这唐珏阳和梁子曰一起露出猥琐无比的得意笑容)

    记者旁白:英军战斗记录里,十二月二十五日那天从飞机名册上勾掉了十六架格斗士战斗机。而据参战飞行员战后回忆,因为这起“李鬼”事件,当时在皇家空军中引发不小的混乱。而后返航的英国战机,每架都会被地面人员重点监视。

    梁子曰(露出遗憾的表情):“可惜这样的好事只能做一次,不能做第二次了。”

    唐珏阳:“那次李鬼行动后,我们这边的宣传部门在广播里大力称赞我们这次行动,英国人当时很愤怒,在广播里说要教训我们这两个有间谍嫌疑的李鬼,然后上级把我们的格斗士全收走,送到徐州前线去了。主要是沪杭这儿地面防空高炮部队这段日子被英国人搞得有些过敏,看到一切四个翅膀的家伙都想打下来,飞敌人的飞机很容易被误伤的。我们那次行动返回时,幸好事前和高炮连的兄弟们通过气了,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自己人打下来的。”

    梁子曰(插嘴):“当时防空部队里有个笑话,社会主义的飞机是两个翅膀的,帝国主义的飞机是四个翅膀,所有四个翅膀的都是敌人。嗯,你知道,这只是笑话,别顶真。”

    记者对唐珏阳道:“听说你的第一个空中击坠是驾驶HS129这种攻击机上取得的。”

    唐珏阳:“格斗士战机被收走后,我又没有战斗机可以开了,正好这儿有一架HS129刚刚修好。这款飞机虽然名气很大,其实很不好开,主要是装的武器太多了,尤其是三门长管炮的那种,机枪和机炮不能同时射击,否则很容易失速。德国人飞行员撤走后,留下这批飞机转交给我们,我手上的这架是被用得很厉害的,嗯,他的发动机和FW90是相同通用的。战前我们库存了不少BMW750发动机,但是那几个月的空战下来,库存的备用发动机都用得差不多了。那架HS129受过伤,他的两台发动机当时被拆下来挪给别的FW90用了。不过这些日子,我们缴获了一些格斗士飞机,得到了几台完好的英国发动机。那些亨舍尔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厉害,他们用锤子挫刀敲敲打打,折腾半天,居然硬是把大了一圈的英国发动机塞进德国飞机的身体里,试飞了一下,性能居然比原版的还要好一点。我是开I16的,那东西其实比HS129还要难开,开起这玩意用起来很快就上手了。”

    记者:“你是怎么想到用攻击机参加空战的?”

    唐珏阳:“是德国人的意见,他们的想法是想验证一下HS129充当截击机来用的可能性。我的那架HS129,最初是C型,本来是装12挺机枪的,用来扫军舰压制防空火力时很不错,不过扫人时,飞行员嫌子弹太少火力持续性差,而且不能挂炸弹,于是就把机头机身的机枪减掉四挺,省下来的重量就可以加挂小炸弹了,而且机枪配备的子弹也多了不少。不过我这架,机头四机枪换成了两门30毫米的长管机炮,变成两炮四机枪配制,速度很快,火力非常猛,我很喜欢。”

    记者注:唐珏阳将军驾驶的HS129其实是一架没有量产的自用改良型,在中国战场由地勤自己私下改造的,在HS129中没有获得过正式序列编号,不过这款攻击机作为特殊机型在某些二战游戏中常有出现,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游戏中给予的编号D型是后来游戏公司赋予的。由于减少了机腹的机炮,又使用了马力更大的英国发动机,该机最大时度超过450公里,在1935年时,这个速度几乎超过当时所有战斗机的最大时速,只有著名的蓝色十三,李华梅将军驾驶的H51F型战机速度和其相当。

    唐珏阳:“我开上那架HS129D型时,已经是第三次空中大会战了。我的任务很简单,对着敌人的飞机编队,冲进去,见什么打什么,反正我的飞机皮粗厚糙,正面对冲不怕英国人的机枪子弹。当时我就是这么一个对冲,然后正面就把一架飞机凌空打爆,HS129上的30机炮,就算用来打后来的B17都非常有效,更不要说那时的纸飞机了。”

    记者:“野猪战术?”

    唐珏阳:“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梁子曰:“可惜只有一头猪……”

    唐珏阳:“你去死……”(两个八十几岁的老将军再次象孩子一般地互相打闹)

    结束胡闹后,记者又问:“所以您后来就转飞HS129了。”

    唐珏阳:“开上HS129后,我发现自己对开攻击机更有才华,就赖在上面不肯下来了。”

    唐珏阳得意道:“自从我开上HS129后,老梁就成了我的警卫,整天开着战斗机跟在边上当我的保镖。有未来的空军中将当我的保镖,瞧我这行头够气派吧……”

    梁子曰:“……”

    记者注:唐珏阳将军是驾驶HS129强击机的超级王牌,在后来的战争中,他开着HS129在空战中击落敌机七架,击毁坦克三十辆,汽车八十多辆,摧毁碉堡四十五座,击毁跑道上飞机二十一架(其中十六架和梁子曰共享)。他所驾驶的HS129强击机战后被中国空军博物馆永久保存。该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是李华梅将军的座机,著名的蓝色13。在此说明一下,当时李华梅将军驾驶的编号为13的HE51F型战机其实共有两架。由于空战密度大,一架用于空战一架停在地面备用。在一二·五空战和二·五空战中,李华梅将军经常是返航后就直接跳上另一架飞机再次上天。这两架HE51F型都存活到了战后,一架被北京空军博物馆收藏,另一架就停在上海空战纪念馆的大厅内。

    外篇:燃油和抗战

    1934年后,当红色空军成立时,中共上层就极重视燃油供应的问题。夺得武汉三镇,取得安源煤矿后,就开始策划建立自己的煤化油工厂和战略燃油贮备基地。1934年九江战役结束后,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工建设中,煤化油工厂更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在德国,煤化油同样也是汉娜极重视的项目。早在穿越之后的1930年起,汉娜就拿出一笔资金用于这方面的技术投入。小胡子上台后不久,德国自己就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技术,加德国自己自己的研究,煤化油技术已经成熟。

    不过1933年时,全世界的油价都处于极低的水平,此时离二战还有很长的时间,暂时还不需要建设这种成本高昂的煤化油工厂(二战时煤化(汽)油的成本是炼化石油成本的四倍),所以这项技术在1934年后就拿到武汉这里“试用”了。

    九江战役结束后,大量机器设备通过长江航道不断被运进湖北省,在德国技术人员的指点下,当地加班加点建设,到1935年六月时,工厂已基本成建成。又经过两个月的调试,八月后开始生出第一批煤液化的航空汽油。到1936年一月时,位于安源煤矿附近的煤化油工厂,每月已能生产超过两千吨的煤化油。产量虽然不高,但已够勉强维持前线防空军的使用。

    为了充分利用煤化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气,还在边上建立了配套的工业酒精厂。酒精是一种优秀的抗爆剂,沪航大空战时,前线空军使用的航空燃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种酒精和液化石油的混和燃油。虽然这种混和燃料对飞机的航程有所减少,但对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却有益处。而对于本土防空作战的飞机来说,混和工业酒精的燃油造成的航程减少问题不大。


如果您喜欢,请把《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方便以后阅读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03章 蓝色13传奇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03章 蓝色13传奇并对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