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进击的斯大林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半只青蛙 本章:第117章 进击的斯大林

    林汉这个名字,进入斯大林的耳朵,始于1932年七月。

    瑞金会议后,以“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为首的莫斯科派遭到了清洗。虽然本着“一个都不杀”的原则,但这些人统统都被强行解除了原先的职务。这些人中,态度服软,愿意在全党大会上进行检讨的人,暂时是降职使用靠边站,但带头的那几位,却在苏区待不下去了。

    瑞金会议是一场斗争非常激烈的会议,在激烈的争辨过程中,林汉很自然地就被泄露出去。莫斯科派中一部分失势的人回到了苏联,将情况反映到斯大林这边“告洋状”。起初他们只是认为这是“本土派那些背叛革命的投降主义份子编出来的搪塞之词”,苏联方面的看法也和他们类似。但是随着林汉在奥运赛场上疯狂的表现,以及越来越多的关于林汉“援共”的情报传来,苏联人的看法开始变化了。

    而到了后来的无差别格斗大赛上,林汉开始疯狂的八十连胜,以及屠熊杀虎的惊人战绩后,这时候,连斯大林都开始严重怀疑,那个在美国疯狂表演的中国人,应当是苏区传来的消息里说的那般,是个不属于这个时空的“非人类”。

    苏联方面开始对林汉详加调查,关于他的情报源源不断地被送往莫斯科。

    先收集到的情报,是他在中国开的“河蟹”公司的情报,然后顺藤摸瓜,苏联人查出他和这两年在德国兴起的萨菲罗斯教的关联,以及和国社党说不清楚的关系。

    而后,由于震惊世界的各国大学核污染事件的影响,苏联在海外的情报机构受到了极大冲击,以至于针对林汉的调查一度中断。

    但到了1932年八、九月的时候,排除了党内莫斯科派的影响后,红军在夏季和秋季攻势连续取得辉煌的胜利,现个南中国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这一情况给苏联上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苏联人通过安插在中国的“钉子”和亲苏派,很轻易地就得知了红军之所以能扭转战局的关键:他们得到了那个名叫林汉,自称是“穿越者”的“非人类”大量的援助。而红军手武器的来源则是来自德国,更和德国极度反苏的国社党有着密切的联系。

    苏联人开始坐不住了。

    结合后来林汉在美国的疯狂表演,莫斯科开始空前地重视起林汉来。当林汉还在美国时,斯大林就给下面的情报人员下了命令:“将那个中国人带到苏联来,要活的。”

    然而这个指令并不容易执行。

    首先,无差别格斗大赛后,林汉是公认的“天下第一格斗高手”,屠熊杀虎如探囊取物,要活抓他哪有那么容易?

    而且自从核污染事件后,美国对苏联极为警惕,苏联特工在美国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

    而当林汉回国后,他成天都和炮党高官打交道,又是新闻的焦点人物,出入都有大批人跟随,苏联特工到他突然离开中国前都没有找到机会。等林汉到了德国,那就更没有机会了。德国是林汉的第二主场,他所在的中国留学生区被严密保护。加上林汉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白种人“神明”的外型在试验室里做试验,深居而简出,苏联人派来的特工连把握住他的行踪都极困难。

    加上这伙苏联间谍早就被德国的情报部门盯上,林汉回德国半年后,难得地几次外出,也有意地象钓带鱼似地吊着他们耍着玩,让隐藏的苏联间谍暴露得更加彻底,却从来没有给他们下手的机会。

    就在这些苏联间谍郁闷万分的时候,苏联人却通过德国共产党,得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情报:希特勒不但过去一直在和江西苏区做军火生意,近日更将被捕关在监狱中的大批德共成员“流放”到中国去。

    这个情报让斯大林根本难以相信,在反复确认了他的真实性后,斯大林也被希特勒奇异的表现弄得懵住了。而后不久,从中国传来消息,也证实了那批德共成员确实已经达了江西苏区。

    斯大林的心中,这是已开始蕴酿着一个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疯狂想法”。

    在过去的一年里,苏联的情况相当地不妙。从华盛顿惨案到各国大学核污染事件,苏联都莫名其妙地背了无妄之灾。伦敦条约的签定更是给正在工业化的苏联当头一棒,1933年工业化进程几乎因此而停摆。

    由于各国的联手禁运,苏联人拿着钱,也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买到大批急需的机械——不是买不到,只是必需承受更高的价格和中间商盘剥。

    如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成为摆在苏联面前的首要问题。而希特勒突然间在中国问题上表现异样的举动,让斯大林忍不住有了新的联想。

    1934年新年,圣诞节刚过,斯大林收到了希特勒(汉娜)托信使送来的密信,信中希望斯大林派出密使和德国进行秘密,讨论两国未来里几年里在科技、军工、军事等领域恢复合作的问题——希特勒上台后,苏德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过去的许多军事合作因此而解散。

    谈判很快就开始,斯大林派出莫洛托夫秘密访问德国面见希特勒。此时的希特勒,已被换成了汉娜。汉娜正积极准备撕毁《凡尔赛条约》,提前进行军备。她需要苏联政治上的支持和提供资源,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金钱。汉娜得到情报,虽然有《伦敦条约》的压制,但苏联还是能从欧美获得想要的机器设备,只是花的钱比从前更多一些。资本家的鸟德性,加上又是经济危机,签定《伦敦条约》,从一开始就是准备用来束缚他国而不是自己的。受制于经济危机的冲击,欧美各国的日子都不好过,又怎么会因为一件“没有确切证据”的事情坏了自己的财源。

    脏弹污染事件,虽然林汉和汉娜找替罪羊污陷苏联做得极成功,但各国上层的明眼人,大多也只是信了五成。《伦敦条约》签定后不到一年,各国就开始恢复和苏联的秘密交易,只是开的价比从前更高一点罢了。

    在林汉看来,反正苏联工业化无法阻止,与其这些钱被英美挣走,倒不如让复兴中的德国来赚,把生意抢过来,让德国的工业复苏得更快一些。

    莫洛托夫的这次德国之行很成功。汉娜不但答应向苏联提供他们所需的机床车床,更别有用心地向苏联提出,德国愿意帮助苏联建造一支强大的红海军——主要是出售给苏联一批最先进的锅炉和最先进的蒸汽轮机,以及提供给苏联十五英寸的巨炮。

    历史上进入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苏联工业力量的快速增长为增强军事力量提供了基础,为能确保完成国防任务以及海权需求,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是必要的,鉴于原本的舰艇大多老旧且不满足现代作战需求,因此提出从中二五计划中期开始到三五计划末期结束的苏联红海军第一次舰队扩建计划。

    计划目的是海军扩建计划中,建立一支能前出北大西洋,对抗德国未来造舰计划,确保北冰洋,波罗的海的海军优势,以及威慑英国的海军力量。

    计划规模是建立以两艘舰队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为核心的快速机动舰队;补充北海、黑海、波罗的海舰队大型水面舰只,数量为18艘;组建10个驱逐舰支队,数量为70艘;潜水艇部队继续加强。

    汉娜帮助苏联搞大海军的设想,其实是没安好心的。她巴不得苏联的海军越强大越好。这样一来,苏联就没法将更多的资源放在陆军上。而德国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根本就不怕苏联海军的威胁。

    这是一个心怀鬼胎的建议。

    为了能说服苏联人,汉娜在苏联代表团密秘密来访时,带他们亲自参观了新式蒸汽发动机工作的状况,苏联专家在见过实物后,很快就被德国人的新产品迷住了。此时德国人能提供蒸汽锅炉,比国际上英美两国能提供的,其能承受的蒸汽压力足足高了近百三十。这也意味着使用德国提供的锅炉充当军舰的动力系统,只需要更少的锅炉就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除此之外,德国人还承诺愿意为苏联提供大型战舰的主炮炮管。

    德国人的“好心”是怎么回事,斯大林又不是不清楚,他唯一意外的是向来反苏反社会主义的希特勒,怎么会突然对苏联的态度来了这么大的转变。在确认德国人愿意出售的产品都是实打实的“优质产品”后,苏联和德国签定了一系列秘密的商业协议。协议的内容无非是苏联以大批的矿物和农产品以物易货,和德国交易本国工业化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至于对苏联建设大海军方案意义重大的蒸汽轮机动力系统和锅炉,斯大林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对建立一支强大的红海军的向往,最终还是命人买了一套动力系统运回苏联进行研究,妄想能逆向测绘仿制出来。

    新式的蒸汽轮机和配套的锅炉运回苏联后,苏联人派出大批专家进行拆解研究,最终打给斯大林的报告,却是一堆的赞美和坏消息。

    赞美之词是:做工精致细腻,工艺极其先进,坏消息是“以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最少五年内无法仿制”。

    在得到工业部门肯定的回复后,斯大林尝试着向德国询问转让蒸汽轮机与锅炉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可能性,却被德国告知不能转让技术,但可以以极友好的价格无限量地向苏联出口相关产品。

    历史上斯大林曾经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红海军计划,只是这个计划因为苏联造船工艺的落后,自身技术的局限性,加上二战的暴发最终胎死腹中。而这个位面,由于被林汉和汉娜两次陷害,苏联的工业底子更加的糟糕。但汉娜冒充的希特勒突然热情地提出愿意为苏联的红海军计划提供核心零部件,这一建议让斯大林不禁怦然心动。

    斯大林不是看不出希特勒(汉娜)如此热心背后的用心:让苏联的军备重心转向海军,其结果就必然减轻在陆军上的投入。不过此时德国还受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全国陆军不过十万人,要谈德国威胁论似乎还太早了一点。至于舰炮方面,斯大林也明白,德国无非是想通过替苏联制造大口径舰炮的炮管积蓄经验。

    尽管明知这背后有猫腻,但德国人提供的产品的性能实在太诱人了,而建立一支强大的红海军的想法,一直都是斯大林的梦想。正当他举棋不定时,另一条“好消息”传来。

    希特勒通过苏联派去的谈判代表,送来了更加“友好”的建议,希望和斯大林进行更高层次的谈判,谈判的内容是未来十年里,苏德合作,甚至是联盟的话题。

    对于在这一年来在国际上空前孤立的苏联来说,希特勒的突然态度转变,这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消息,只是,希特勒的提案靠得住吗?

    斯大林在沉思之余,想起了神秘的“穿越者林汉”,想起了情报中关于他和萨菲罗斯教间神秘的关系,而萨菲罗斯教又是支持希特勒的后台老板。从中国传来的消息,正是这个叫林汉的中国人,导致了中共和莫斯科的关系僵化,如果他真的是穿越者,而且和德国的最高首脑有着亲密的关系,那么,过去那个一直表现得极度反苏的希特勒,突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扭转,也就不奇怪了。

    于是斯大林通过外交人员,试探性地向德国方面询问林汉和德国政府的关系,却意外地得到了更加深他们这种想法的回复:“来自中国的林汉,和希特勒总理曾是好友,苏德关系的突然‘好转’,也正是他向元首极力建议的。”

    对于苏联人的试探,汉娜和林汉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在几次互相摸底的试探,放“外交气球”后,苏德之间终于决定于一九三四年二月,进一次级别更高的外交谈判。

    而谈判的话题,就是林汉向往不已的“苏德秘密同盟”。

    在谈判开始之前,林汉很清楚,自己的这个穿越者的身份让斯大林知道后,如今已是一个影响苏德关系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下,如果斯大林真的相信林汉是个穿越者,而且这个穿越者还和德国的元首关系密切,他会怎么想?

    一个知道未来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发展历史的人,和德国人站在了一起,斯大林恐怕连觉都会睡不安稳的吧。

    为了让苏联放心,林汉知道自己必须表示出足够多的善意和诚意。善待德共,和台尔曼打好关系,让他了解自己,然后由台尔曼在这中间充当缓冲器和传话器,就成为了林汉首要的目的。

    很快,再次秘密访问德国的莫洛托夫,在林汉和汉娜的安排下,在基尔的集中营里,单独会见了被软禁了两年的台尔曼,令莫洛托夫意外的是,他看到台尔曼时险此认不出他来。

    一直在苏联被传言遭受了纳粹酷刑的台尔曼,在坐了两年的大牢之后,居然明显地胖了一圈。

    和台尔曼交谈过后,莫洛托夫验证了从前的许多疑问,更了解到了林汉这个神秘的中国人在这中间起的作用。

    台尔曼将那天林汉对他说的“希特勒会是德国最大的骗子”那番话向莫洛托夫说了一次,更将那天他和希特勒秘密会见时的谈话内容转述给了莫洛托夫听。

    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后的莫洛托夫在会面结束后,就紧急回到苏联驻德的办事处,将这条重大消息电报发回给莫斯科。

    接到这条电报后,斯大林同样也坐不住了,当晚,克林姆林宫内的灯光长时间不熄,苏共高层一夜未眠地连续开会。

    “赤化德国”,这是列宁时代时,列宁就曾梦想过的事。十月革命后苏联爆发的持续近四年国内战争的末期,苏联红军打出本土攻入波兰,当时的计划就是拿下波兰后,将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大火烧向德国。一战结束后的德国在当时同样风起云涌,革命的条件几乎已经成熟了。

    只可惜华沙战役时苏联红军惨败,止步不前,列宁也不得不遗憾地放弃了这一设想。

    但现在,从台尔曼这儿传来消息,一直被外界公认为是德国最反共的人,阿道夫·希特勒,居然会是一个向往布尔什维克的社会主义份子?如此看似荒谬的说法,对比一下他在中国事务上“矛盾”的举动,这种荒谬的说法似乎也有了一定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他身边又多了一个自称是“穿越者”的奇怪的中国人。

    带着一堆的问号,苏德之间各怀鬼胎新一轮谈判,不久之后就在基尔,国社党的大本营里秘密开始了。

    这场谈判最初的地点并不是在陆地上,而是被放在海上,林汉的本体萨菲罗斯号上。

    而参加会议的人,有苏联方面的代表莫洛托夫,德国的最高元首,化身成希特勒的汉娜,名义上被监禁起来的德共最高领导台尔曼,穿越者林汉,以及一位谁都没有想到的意外人物:来自中国苏区的中共代表任培国。

    林汉设想中的苏德同盟,赤化世界岛方案,终于在这时露出了一丝曙光。


如果您喜欢,请把《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方便以后阅读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17章 进击的斯大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17章 进击的斯大林并对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