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御用文化,扼杀英雄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鲍鹏山 本章:第三章 御用文化,扼杀英雄

    张青明白,能够识破孙二娘蒙汗药迷局者,必是大精细人,必是常走江湖人。

    能够轻易的把他老婆这样的母夜叉压翻在地的,必是武功超强之人!这样的人,只能为友,不能为敌。

    我们看,张青第一次出场,名姓都还没交代,但他的一句话,就显示出了他的性格:精细,明白,善断形势。

    张青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

    值得注意的是,武松在介绍自己时,前面有一个帽子:都头。这就像是今天有些人的名片:总要印上那些由体制任命或颁发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头衔。其实,此时武松哪里还是什么都头?不过是一个流配的囚徒。追根究底,他做都头也不过四个月时间,此前他也就是一个古惑仔,一个流浪江湖的逃犯。他二十六岁(他初见潘金莲时自称二十五岁,此时过了一年)的生命里,当都头也就四个月,可是,已经深深地烙印到他的生命里了,已经成为他二十六年生命历程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了!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不好的一面。人人都特别看重体制之内的位置,把这些看成是自我的最高价值。连武松这样的江湖好汉,都如此向往庙堂。一个小小的都头,可以说是到处都是,庸才尽有。而能打虎,能轰轰烈烈为兄长报仇,能有几个呢?但是,不行,还是一个小小的体制内的职衔,才为人们承认!

    这样的文化,就是御用文化,就是奴才文化。

    这也是宋江后来处心积虑要招安,并且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愿望,从而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然,武松后来就不大再到处自称“都头”了,那是因为:第一,时间长了,再说什么短短四个月的“都头”,自己都觉得陌生了。别人也未必当真。第二,后来他在张都监家里,一口气杀了十五个人,铸成死罪,永远绝了跻身体制之内的希望,当然也就不会再提什么曾经的都头了。第三,随着武松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他发现,都头一职,实在摆不上桌面。梁山好汉里面,尽有身份地位远远在他之上的。岂止都头,都统都有。这就好像一个乡长,在乡下见到老乡,他颐指气使、大腹便便,待到进了城,见到满大街的处长局长等,一下子他就再也不提他的乡长了。

    武松在张青面前,神气活现地自我介绍自己是都头,为什么?因为张青也就是一个个体经营户,而且还涉嫌非法经营。在这样一个地位低下者面前,说自己是都头,哪怕是过去式的都头,也可以拿来长长自己的志气,灭灭对方的威风。

    但是,假如他面对的是柴进,是关胜,是秦明,是卢俊义,他还会眉飞色舞地说自己“都头武松的便是”吗?

    张青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

    注意这个“然也”,是何等得意,何等自豪!可见武松骨子里还是很为他的打虎经历自豪。

    但是,虽然有这样的英雄事迹,还不能够足够自信,必须要有一个体制内的职衔,方才觉得有面子。这种文化,拘束了多少英雄,又扼杀了多少英雄!


如果您喜欢,请把《鲍鹏山新说《水浒》》,方便以后阅读鲍鹏山新说《水浒》第三章 御用文化,扼杀英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鲍鹏山新说《水浒》第三章 御用文化,扼杀英雄并对鲍鹏山新说《水浒》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