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333节

    如同纪炀夫妇给出的新药。

    他知道吃了会死,也会试上一试。

    若这个魄力都没有,他这四十二年的皇帝白当了。

    昌盛四十二年六月初十。

    在纪炀刻意挑起国子监火气的情况下,成功在朝堂上大吵一架。

    纪炀这边的吵架选手有纪炀本人,有前纨绔井旭,报纸主编晁盛辉,以及刚当上见习进士被人死死按住少说话的颜海青。

    更有暗戳戳一句话噎死人的林启。

    连新科状元,也就是那个振臂高呼的补丁书生也加入其中。

    再有几个武将“恶声恶气”吓唬人。

    另一边阵容同样豪华。

    本就能吵架的国子监,一通之乎者也听得人脑瓜子疼。

    再有御史台也在往上凑,还有世家官员。

    更有国子监主簿从国子监祭酒那学来的一句话。

    “纪炀,你自己没科考过,竟然还在指点为了科举储才的学校?”

    “这是不是有点太过可笑!”

    场面安静下来。

    不知谁先笑了下,被纪炀看过去,瞬间收声。

    可一些窃窃私语还是传来。

    “纪炀都没读过几天书,怎么还指点起官学了。”

    “是啊,听说他最喜欢气夫子,不知多少夫子都被气跑了。”

    “本身就是捐班来的,还真以为自己多厉害。”

    “抨击别人以权谋私,他呢?有本事这买来的官别做了!”

    这些声音并未影响纪炀的一丝一毫。

    国子监祭酒微微皱眉。

    难道纪炀已经想到,他们会从这方面下手?

    一个没读过书,买官的人。

    是没有资格对学校指指点点的。

    可这本就是他临时想的应对之策。

    总不能纪炀在提出那两个改革方法的时候,早就预知他们会如何反驳?

    若真如此。

    会不会落入纪炀的圈套?

    国子监祭酒心道不好。

    可朝堂的场面似乎已经被控制住。

    明显他们这边的人占了上风。

    毕竟纪炀没读过书是真的,没科举过也是真的。

    就连他身边的人都没法反驳。

    这几乎是纪炀完美官声的唯一瑕疵,更是致命瑕疵。

    谁都可以提出改革官学,唯独他,没有资格。

    井旭有些着急,他这种兵部的人还好说,荫封的也好说。

    唯独买官,怎么也辩解不了。

    林启跟颜海青同样皱眉。

    晁盛辉却想到什么,看向纪炀。

    朝堂上众人,都以为纪炀要败了,殊不知两封书信正一前一后到达潞州。

    准确说,是到潞州下扶江县韩家韩潇手中。

    前一封是皇上所写。

    后一封为纪炀所写。

    目的竟然一样。

    韩潇韩家主!

    快来汴京!

    救救纪炀!

    你可是他的老师啊!

    你最知道他有没有学问!

    韩潇深深叹口气,他就知道,纪炀怎么会放他安心回潞州。

    在这等着他。

    可这一趟又不得不去。

    好不容易在家安生快一年的韩潇,继续哭丧着脸收拾行李。

    比行李更重要的,还有纪炀这么多年来的文章。

    从在扶江县时,一直到纪炀当上灌江府知府,再到纪炀回汴京。

    这么多年的文章,一篇篇积累下来,已经是可观的厚度。

    里面文章内容更是五花八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跟着他学习多年的纪炀,绝对不是胸无点墨,更谈不上不通文墨。

    以他的文章水平,考进士都没问题。

    叹着气的韩潇出发速度比之前都要快。

    毕竟要去救命。

    可谁能害得了纪炀?

    皇上都给他写信让他过去帮忙,纪炀还会出事?

    纪炀确实没什么事,顶多被人换着法的笑话赐墙及肩。

    特意用赐墙及肩这种表示没有文化的词,来笑话他没有文化。

    这些读书人的嘴,是真毒啊。

    纪炀啧啧几声,韩潇到底什么时候来,快来救救他。

    第131章

    朝中不少人都在说纪炀自食恶果, 明明自己根本没参加过科举,竟然对科举的事大放厥词。

    从而引来现在的笑话。

    纪炀如何当官, 如何买官, 小时候如何不想上私塾的消息也从汴京文报不胫而走。

    中间还夹杂着他把他爹都送到庄子上,如今独占伯爵府的“贤孝”事迹。

    这些事可以说让人大跌眼镜。

    跟纪炀以前的官声完全不符。

    消息传到汴京府衙,传到伯爵府, 这两个地方的官吏跟下人反而一点也不着急。

    什么?

    骂我们长官,骂我们主人家?

    自己想想,你说得占理吗?

    可以说这些消息丝毫没有动摇跟纪炀亲近人的心。

    反而心里都明白, 这是世家出手了。

    国子监头一个站出来。

    谁让纪炀开口要改革的就是他们那。

    不过各地官学的反应倒是微妙。

    各地官学长官不愿意分出利益给自己任地夫子。

    可到底还是夫子更多,他们的意思很明显, 能让生活条件提高点?

    这谁不愿意?

    两者相抵, 倒是只有汴京国子监统一口径反对纪炀说的两件事。

    贫家学子入学?可以, 按照之前的做法就行, 只要你成绩足够优秀, 谁会不要你?

    别的学生都能勤工俭学,凭什么你不行。

    格外优待?

    天将降大任, 必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话当然不会说这么明显, 可意思是这个意思。

    给底下夫子待遇?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333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333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