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232节

    上次剿灭山贼他做得极好,如今已经去前面战场历练。

    其实古博国境内的叛军不止这三支,还有想自己称王的,也有趁乱掠夺钱财的,更有打着光复前朝的名号生事的,更有说消灭国王信仰邪神不合正统的。

    反正什么都有,什么口号都能喊。

    这么乱七八糟的环境下,纪炀扶持的三支军马,则显得格外突出,他们跟另一个想称王的队伍,算是古博城内的“佼佼者”。

    他们这四个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对百姓极好。

    只是想称王那位,他手头不太宽裕,毕竟没有源源不断地补充,他凭着武力最强,一般都是直接抢古博城各处粮仓的。

    有次甚至抢了王室的东西,气得对方大怒,紧急做了场法事,也不知道有没有止损。

    古博城内,不少百姓都投靠了他们四个,官府还挑拨过之间的关系,想让他们四方先打起来。

    可惜有纪炀在,那三支队伍就算有乱子,也是做个模样,遇到第四支队伍,干脆绕道走。

    对方也还行,见三支队伍都这么客气,更不生事,只是往他们三家送“招安”文书多了点。

    当然,这些文书自然都到纪炀手中。

    还挺有意思的。

    纪炀那边收到雷温两家要运送粮草从偏僻边境送到古博城的时候,这样的“好事”,自然要分给要称王的队伍一些。

    粮草反正要送出去,送古博城王室,还是送“叛军”,那就各凭本事了。

    卫拓收到纪炀书信后,按照要求全部看过,随后立刻烧掉。

    看到要联系称王的队伍时,卫拓再次感慨,纪炀的心思真是摸不准,对他来说,似乎什么立场的人都能合作?

    再看到一起合伙抢王室钱粮的时候,他眼睛再次睁大。

    但书信最后一行,竟然又是一条他以前看不懂,现在能看懂的计谋。

    卫拓跟称王队伍合作,定然是卫拓队伍得的多些,毕竟是他得到的消息。

    到时候就地发给当地百姓,不要同那支队伍说。

    首先,卫拓主动联系称王队伍打劫粮草,那支队伍肯定感激不尽,等拿到粮草之后,更是激动万分。

    两者分开,卫拓抢来的粮食一部分送百姓,这消息那支队伍也会得知。

    当地百姓同样会得知,更会比较两支队伍的差别。

    对比过后,卫拓的队伍名气肯定更胜一筹。

    那支队伍毫无办法,要么捏着鼻子送粮,要么咽下这个名声,不管怎么样,也不会对卫拓升起怨恨。

    谁让卫拓队伍对百姓好,大家都是知道的。

    谁让这就是人家带来的消息。

    只是“无意”踩着称王队伍,名声变得更佳而已。

    纪炀既有心助这队伍一把,但不会让四支队伍齐名,否则以后他也是难缠的势力。

    如此拔高卫拓队伍,也是因为卫拓队伍最为忠心。

    既然忠心,那他就既送粮,也送名。

    定下这事,雷温两家偷偷摸摸运送粮草,一路上也没人真正管,只是例行查问几句,便放行了。

    凌县尉带着少量人手,看着他们走入荒无人烟的地方,顺着边境线过去,随即放了信鸽。

    不多时,关外的卫拓已经得知具体时间,朝旁边称王队伍王元任抱拳道:“约莫两个时辰后,送粮队伍会经过此处,还请通力合作,到时候粮草按说好的分。”

    已经称王的叛军首领王元任,顿时兴奋。

    他们的物资一直靠抢,所以过得饥一顿饱一顿,这次正发愁的时候,另一支起义军首领卫拓便送来书信,邀请他们一起“打劫”。

    卫拓这人他也知道,以前被打压的队伍都要散了,谁知道从今年开始,像是完全变了一样。

    只有百人的队伍,如今已经五千朝上。

    这种好汉他自然敬佩。

    以前四处打击官府的时候,他们也碰过照面,这卫拓只是避着他们走,显然很客气。

    所以王元任这会还道:“多谢卫兄了,卫兄如此良才,可知良禽择,择什么来着?”

    王元任看了眼身边军师,军师赶紧补充:“良禽择木而栖。”

    “你若来我麾下,必然封你个大元帅!”

    卫拓并不搭话,反正不是王元任头一次这么说了。

    见卫拓不搭理,王元任只好摸摸鼻子,没关系!下次再提也行!他还是很有耐心的。

    两个时辰后,原本将信将疑的王军军师,下意识揉揉眼睛。

    真的有粮啊,百万斤粮草?

    承平国内的人如此大胆,真的通敌卖国?

    不管到底如何。

    放着这次的粮草,他们要了!

    一日过后,古博城等着收粮的王室,灌江府正肉疼的雷温两家。

    全都听到这个噩耗。

    古博城内的叛军竟然把百万斤粮食全抢走了?!

    其中一支队伍,甚至发给了其他地方的百姓?免费发?

    另一支队伍听说之后,犹豫大半天,同样发了不少?!

    那可是他们的粮食!

    雷温两家更是眼前一黑。

    再看看古博国王室发来的书信,语句里皆是气急败坏,让他们务必再送一次,这次还要多送点。

    后面更有隐隐威胁的意思。

    如果他们不送粮,那就把他们通敌的事放出去!

    看看那个小知县,还有汴京会不会放过他。

    果然,事情还是走到雷温两家不敢置信的地步。

    拿通敌来威胁他们,实在有用。

    当初借对方兵马攻打边关有多爽,现在心口就有多郁闷。

    没办法,自己选的引狼入室,如今被狼缠着,也不是旁人的错。

    但他们送几次,纪炀就会派人拦几次,左右那些关卡吴将军早早派人巡查,就算真找了空子,也还有内里的人捣乱。

    比起一剑打过去,让他们有反抗的机会,不如一点点放血,这才是最疼的。

    等血放得差不多了,这仗也该收尾。

    纪炀每日不是去药房,就是去看牧草,还有最近新养的马。

    更要调配十三个县的粮草物资,该送到边关的送边关,那边粮草充足,招兵买马也会变得简单。

    年初的时候,定江关,靖临关,今安关,宁兴关,加上民兵也不过一万出头。

    到了七月份,已经分别有了三千,两千,五千,八千的人马。

    特别是武知县所在的宁兴关,他文的不行,武的格外好,八千人马训练有素,还时常巡查做演习。

    现在不带上太新县内的四千多民兵,已经有近两万的人手,估计等到冬日,差不多能有快三万。

    以灌江府十三县城供应出来的军马,皆是精兵强将。

    这就是当初灌江府税收直接用于边关,不用上缴汴京的目的。

    可惜这地方疏于监管,所有税收直接落入官员腰包,让此地豪强竟然有了分裂承平国之心

    纪炀心头有盘算,却还在等汴京的消息。

    上次开放关市,已经过了半年,难道汴京还没吵完?

    不过想也是,这才是正常效率。

    年前那次,是皇帝明白事情紧急,临时开了后门而已。

    正常来讲,讨论个大半年,确实不是问题。

    好在,在昌盛三十七年八月来临之时,开放关市的文书终于发来。

    这次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书信,而是派了官员跟陛下身边禁军前来宣布,明显正式许多。

    随之而来的,还有关市税用于灌江府军费的消息。

    这些都是林大学士跟兵部等人争取的。

    给宗室的部分自然还有,但还要过皇上那一关,那就是一笔烂账,暂时跟纪炀没关系。

    等纪炀接下文书,只听吏部来的官员笑着道:“纪大人,以知县的身份,负责关市,你还是头一个。”

    纪炀怎么看这个官员怎么眼熟。

    只是不知道哪里见过?

    “怎么?你跟小儿是好友,竟然不认识我?”颜海青的父亲,正是在吏部任职。

    颜老爹以前是不喜纪炀的,可近些年来,不仅纪炀自己长进,带着颜海青跟晁家小子晁盛辉都在读书。

    那井侯爷家的孙儿井旭,更是已经当差一年多。

    这让他如何不对纪炀有了好感。

    这次千里迢迢送陛下任免文书跟开放关市文书,虽然辛苦,但明眼人都知道,送完文书,他回去就能升职。

    颜老爹更知道,吏部那么多人,偏偏选他过来,就是陛下在为纪炀攒人脉。

    颜老爹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靠着儿子的好友关系,让自己更进一步。

    到他们这种位置,稍微挪动一步,那都十分艰难。

    纪炀立刻拱手:“拜见颜伯父,方才一时没认出来。”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232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232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