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101节

    刘教瑜听着哭笑不得:“韩潇先生学识渊博,自然见不得这些学生笔下的文章。不过假以时日,总能挑选几个可用之才。”

    这话韩潇倒是同意:“学问本就讲持之以恒。”

    最后二十一份试卷中,终于选出三名学子,揭开名字一开,考前所说的江春赫然在列,也是韩潇亲点的头名。

    剩下两个学生不分伯仲,找了原本的试卷按照字迹优劣给了成绩。

    以江春为首的三人学生,也就是他们扶江县今年县试的前三名,有了去潞州州试的机会!

    虽说这离朝堂还有万里之遥,但总归是个进步。

    纪炀也没吝啬夸赞,让县城锣鼓队敲锣打鼓去三家送好消息。

    江春家自然是最后一个去的,他们全家二十多口人一起出门迎接,江春长辈兄姐们都是不敢置信。

    他们世世代代种田的人,家里竟然供出个学生?

    还考了整个扶江县的头名?

    头名?

    这两个字以前跟他们家有什么关系,还是县试的头名。

    要知道在去年的时候,他们连县试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晓得知县大人办了学堂,家里又有余粮,就让孩子们去读一读。

    小五的头名完全是意外之喜。

    但就算再不懂这些,也明白考试的好处,好多人都是考了科举,还能做当官。

    跟他们知县老爷一样!

    虽说不指望江春跟知县大人一样厉害,能有个几分,就知足了的。

    一时间,江春家门口聚集不少人,整个村子都因为锣鼓声过来围观,得知他家孩子县试考了头名。

    知县大人还派人送钱送粮,更是艳羡不已。

    三江村里长也过来,脸上的笑简直止不住。

    扶江县现在六个村,他们村的学生考了头名!这能不夸耀?以后见到其他村的里长,肯定要好好炫耀!

    江春家就是扶江县最普通的百姓人户,这还是头一次得到这么多人艳羡,祝福的话更是铺天盖地。

    连他们家大儿子成亲都没这样热闹。

    整个三江村都沉浸在庆祝的欢腾里。

    扶江县第一次县试,就在江春跟其他两个学生家庆祝中结束。

    其他落榜的学子虽然失落,倒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像他们知县说的,与其沮丧不如继续读书。

    明年,后年,大后年,只要头悬梁锥刺股,他们就不信考不成!

    知县大人还说,等明年官学规模再大一点,去潞州参加州试的名额还会多点,岂不是更有机会!

    刘教瑜都没想到,此次县试像是给学生们打鸡血一般。

    不仅是男子们,女孩子们也一样,因为在知县的主持下,香粉作坊那边也要开始考试。

    她们那边考试也很严格,但只要通过考试,就能跟之前十六位娘子一样,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跟月钱。

    这也因为识字的女孩子越来越多,那识字也要分出谁识的多,谁识的少。

    考试内容还是从韩家出的题里选出来的,难是难的,可总会有人答出来。

    可只有答出来,答的好,便能有月钱,能留在香粉作坊。

    冲着这些,各家都愿意让女儿们用功读书。

    反正现在扶江县各家条件好了不少,也不用孩子们一定在家干活,无论男女该上学上学,总比他们的出路好。

    在韩家人眼里,从他刚来时,扶江县百姓只愿意学常用词,只愿意学简单算数。

    到现在无论男女主动学习四书五经,这种转变让他们都没敢信。

    要知道纪知县既没有劝学,也没有到处宣讲读书的好处。

    他用两条不一样的路来证明读书的用处。

    纵然作坊那边证明的有些功利,可还是让韩家人大受震撼。

    所以纪炀想请个女夫子去香粉作坊阅卷的时候,韩潇娘子主动出来,她同样是饱学之士,诗词上甚至还超过韩潇的造诣,来做女子们阅卷绝对不是问题。

    等韩家五个夫子去官学,韩娘子去香粉作坊,韩潇还跟着纪炀去衙门的时候。

    韩族老总觉得有哪点不太对劲?

    罢了罢了,这不是他这个老头子能管的,还是看看纪知县最近写的文章,这次又要画几个圈出来。

    刚拿出文章,韩族老表情一僵,自己跟其他人好像一样?

    县试余温还没过,前三名学子已经在准备行囊,要提前十天送他们到潞州城,由刘教瑜跟两个捕快护送他们去潞州城官学暂住。

    三月份,潞州下面各个县城县试前几名都会去潞州城官学,去那等待三月下旬的州试。

    州试没过便还乡。

    州试过了,可以留在潞州城官学等待院试,两次院试考过,就是秀才之身。

    秀才家里不仅每年发米粮,还免田租。

    免田租这话一说,整个扶江县读书风气更盛。

    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江春一家,他家可是县试头名,也就他家最有机会。

    发米粮,免田租,见长官可以不拜。

    这些都让人激动啊。

    江春本人倒还稳得住,他今年十四,早些年也下地干过活的,吃过苦,自然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江春跟其他两个学生被韩家夫子拉着单独辅导,算是在出发去潞州之前补补功课。

    纪炀也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东西,毕竟是头一批去潞州考试的学生,还安排了马车同行。

    他们上次从潞州城买回来的马匹已经上工了,现在送他们过去刚好合适。

    副捕头卫蓝带着手下,更是把事情安排的十分妥当。

    二月十五,考过县试的三个学子正式出发。

    刘教瑜特意整理好官服,如今也是有品级的官员,还是要郑重点。

    什么?

    去之前同为夫子的人面前炫耀?

    也不算炫耀,就是让他们看看自己的选择,他选择是对的!

    送走考试的学生们,官学里说不出的勤勉,这样的氛围让纪炀笑了笑,想必等他走了之后,这里还能继续下去。

    有这样的风气便很好。

    凌县尉看着知县大人这么笑,心里就赌得慌,他最近的表情让玉县丞都感到不对劲,私下问过许多次了,这次又问。

    “你到底怎么了?从潞州城回来之后,一直不对劲,丘益川也说你脸色不好。”

    “有什么事你说啊,潞州那边有问题?”

    玉县丞下意识想的,便是潞州城有问题,绝对不是他们扶江县有问题。

    凌县尉口风严可不是说说,就算是自己老搭档,他也不会说的。

    即使知县大人从未让他保密,他也不会说。

    伯爵嫡子的事如此,五月六月要离开更是如此。

    反正眼看都到三月份,说不说有区别吗。

    凌县尉拍拍玉县丞肩膀,叹气:“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吧。”

    ???

    怎么越说越吓人?

    等玉县丞还要再问,纪炀已经在整理扶江县大大小小资料,接下来肯定要忙起来,自然没时间问。

    虽说平日这些事做得都很好,但要汇总起来,还是个大工程。

    更别说经过去年一波波落户的非编户,如今的扶江县人口已经到了六千多,民户则到了八百五朝上,还有不到一百五。

    扶江县便会从下县中的下县变成中县。

    纪炀对这个并不怀疑,因为有运河在,赶在今年春天,会有更多人过来。

    而且都知道,他们扶江县无论男女都有活计做,现在的荒地还有不少,颇有些先到先得的感觉。

    这种情况下搬来的人自然更多。

    之前所谓本地外地,在扶江县早就没界限,搬过来便会留下来。

    别说纪炀有信心,扶江县各处百姓也在想他们什么时候成为中县,以后再成为上县。

    那以后出门也不会被嘲笑了。

    还笑话扶江县穷?

    看看他们还穷不穷!

    玉县丞听着知县大人一件件吩咐,什么化肥作坊不能太依赖化肥,可以尝试在山上种果树,利用运河运出去。

    还有葫芦作坊转型的还算成功,低廉器具尽量全部抛弃,因为其他地方已经有仿制,作坊利用现在的商户优势,主要做更精美的物件。

    香粉作坊不用说太多,纪炀已经把能铺的路都铺了,只要好好开耕,请更多女子来做工。

    他们做出的香粉肯定会有人买。

    不说在汴京,扶江县香粉的名讳,单说他名下产业,每年帮忙消化几万斤不是问题。

    等各色鲜花都种出来,试着自己调香,能卖出更好价格。

    知县大人几乎把每一个作坊,甚至每一个村子的发展都写了下来。

    这个样子,怎么有种托付的意思?

    玉县丞作为知县的副手,整个人都有点傻眼,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下意识拒绝:“大人,年底您才离开,现在就说,是不是有点早?”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101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101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