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26节

    好在他们背靠化肥作坊,根本不缺!

    也因此,凌家湖的庄稼是整个扶江县长势最好的。

    更因这件事,扶江县其他几个村子,陆陆续续知道凌家湖可以买肥料的事。

    凌家湖的人也放出消息,扶江县百姓买肥料,一文钱一斤,其他县城的人买三文钱一斤。

    虽说因为交通闭塞,肥料的事并未传到其他县城,可这种说法让扶江县百姓心里自然不同。

    不愧是自己县城的人,对自家人就是好!

    可话说出来,就算一文钱一斤,绝大多数人家也是买不起的,秋收刚过,各家吃饭的粮食有,银钱?哪有银钱啊。

    这时候上集村的葫芦江家率先行动,他家今年因为卖葫芦给知县大人,挣了几百文,这会刚好拿出来去买化肥!

    还有些门户东拼西凑出发。

    放在前几个月,他们绝对不可能花钱买这臭烘烘的东西。

    但现在不同,现在家里长势极好的庄稼说明了一切!按照有经验的农人道:“今年的产量,只怕要翻倍。”

    主要是看看这绿油油的叶子,就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庄稼。

    各家都不用动员,该去买的都买了,农家人心里也有本账,这已经算明白施肥的好处。

    可能买得起化肥的还是少数,更多百姓只能心里焦急。

    明明知道有办法让粮食增产,明明那边就有东西,可家里没钱啊。

    要不然借钱?可借钱又要有利息,要不然典卖家里的物件,说不定明年还能赎回来。

    事情发展到现在,纪炀朝旁边的玉县丞跟凌县尉点点头。

    可以开始了。

    十月初七清晨,扶江县县衙两个捕快骑马到各村传消息。

    大意思是。

    没有钱买化肥的百姓,算好各家田地数目,通过里长报给衙门,衙门给他们批条子预支所需的化肥。

    等明年这茬庄稼收获了,百姓可以归还相应数目的化肥,或折成同等价格的谷物跟银子交上来,再或者折算劳役天数,到时候给扶江县修路铺桥。

    最迟明年六月归还或服完劳役。

    如今才十月份,明年六月前归还,时间足够充裕,利息更是没提。

    这简直跟天降大馅饼没区别。

    凌县尉也提前去过凌家湖商议此事。

    条子一式三份,衙门存底一份,百姓存一份,凌家湖留一份。

    半个月衙门去结一次账,凌家湖那边收到多少化肥批条,衙门就给多少钱。

    凌里长自然没有异议,他甚至从中看出好处,以他们知县的为人,怎么也不会赖账吧?

    只是他们衙门有这么多钱给吗?

    这件事就交给凌县尉,他虽未说葫芦税收的事,但以他跟老爹的关系,自然他爹放心。

    “我会坑咱们凌家湖人吗?你们只管答应,知县大人绝对不会亏待。”

    凌里长思前想后。

    知县大人促成的这件事,对凌家湖有益,那就是可以快点收到钱。

    对百姓们也有益,可以提前拿到让粮食增产的化肥,还不用付利息。

    唯一吃亏的,好像只有衙门?!

    不止凌里长自己想明白这事。

    扶江县各个村子也不由得沉默,更是觉得这事好像不可信。

    这天底下还有白吃的午餐,免费的馅饼?

    扶江县粮食产量不高,知县大人就教他们制化肥。

    化肥不够用,便未卜先知一般开设化肥作坊。

    有化肥了但没钱买,也没事,知县大人让他们先预支还没利息。

    天下间有这样的好事吗?

    他们怎么不信。

    原本稳坐钓鱼台的纪炀,以为预支化肥的消息传出去,到衙门领批条的百姓肯定蜂拥而至。

    可左等右等,一点消息也没有,衙门门口冷清的苍蝇都不飞过。

    别说纪炀了,衙门众人也有点迷茫。

    他们哪里做得不对吗?怎么跟想象中不一样啊。

    第24章

    捕快卫峰卫蓝仔仔细细回忆一遍, 他们确实把消息都通知到了,为了保证不出错, 还让里长跟他们复述一遍, 确实没问题啊。

    可这都两天过去了,怎么还没消息?

    为数不多来领批条的,还是衙门各家, 全都算好自己要领多少斤化肥,玉县丞这边登记一下,他们便拿着条子去凌家湖了。

    剩下的百姓那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纪炀也看着空白批条疑惑, 扶江县一共三百二十户人家,除开凌家湖的三十三户, 其他家里应该都需要化肥批条才是, 怎么都不来?

    难道他们担心明年六月还不清这些钱?

    但随便算算账就知道。

    粮食增产, 等于多赚钱, 那化肥这点成本完全顾得住。

    而且他又不要利息, 想还钱还钱,想还粮食还粮食, 实在不行跟着衙门去修路, 总能抵账。

    这为何不来?

    纪炀对手下人道:“去查明情况, 问问乡亲们有什么顾虑。”

    “实在不行, 让除凌家湖外的里长们来衙门一趟。”

    卫峰卫蓝刚要称是,江小子一身泥的回来,一看就是又给谁家帮忙赚饼子吃了。

    可他一开口, 就让捕快停下脚步。

    “知县大人,我知道婶子他们为什么不来领化肥。”

    别看江小子今年才六岁, 但他四岁失去双亲, 从那时候带着一岁妹妹走街串巷讨饭吃, 心思明白着呢。

    昨日他就知道知县大人在为化肥的事发愁,今天去给隔壁三江村的婶子家帮忙时,自然问到这件事。

    纪炀听此,也不觉得他是个孩子,认真问道:“为何?”

    “婶子们说,怕衙门骗他们!”

    “虽说没有利息,还能交等价的粮食,又能做劳役偿还。”

    “但万一等价粮食之余,再要些鼠耗,或者派些极为劳累的活计。”

    “他们说,反正都是衙门张张嘴的事,谁知道到时候要他们做什么,所以他们宁愿去借些利息高的银子。”

    此处说的鼠耗,原意是老鼠造成的损耗。

    可也指百姓交田租时,要在原定的税收之上,多交一部分,来弥补运输途中,或者老鼠偷食造成的亏损。

    实际上是官府巧立名目,让百姓多交钱。

    首先运输途中有损耗是必然的,但百姓所交的鼠耗,绝对在正常损耗之上,多余的自然进衙门腰包。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也就今年纪炀来了,前段时间交田租的时候,鼠耗才几乎可以不算。

    但在这之前,家家户户都出过这份钱,心里自然有所顾虑。

    所以听到官府给的批条,第一时间并不觉得是好事,反而以为官府肯定借故多要钱粮。

    外面放贷的好歹明说他们要多少利息,官府这批条,那是没定数的啊。

    万一还东西的时候,多要一些,做活的时候多做一些,交银子?扶江县就没有交银子的传统,还是交谷物为多。

    说到底,就是不信官府真吃这个亏。

    扶江县那么多百姓,他们把化肥钱全都垫付了?还不要好处?

    以他们朴实无华的人生经验,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等江小子解释过后,纪炀扶额。

    他确实把这件事忽略了。

    就连衙门众人也愣了下,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全心全意在做好差役,竟也忘了扶江县的实际情况。

    百姓们本能不信任,这很正常。

    更多的,还是害怕欠官府的东西,毕竟面对官府,他们确实弱势。

    这种不信任倒也不是针对纪炀,更多是针对官府本身。

    以扶江县这种偏远地方,其实跟朝堂也好,官府也好,也就交田租的时候接触,更多时候处于放养状态,对官府离心离德很正常。

    还好,知道问题,就知道怎么解决。

    纪炀无奈,让衙门周围不要慌乱,开口道:“既如此,就把规则细化。”

    纪炀道:“借多少化肥偿还多少化肥,这一条不用说,后面保证他们绝对买到化肥就行。”

    “第二条,以米麦偿还,本月米麦价为二百五十文一石,约莫两文钱一斤。只是现在刚过秋收,米麦价格低贱,所以按三百六十文一石算,也就是三文钱一斤米。”

    “到时候可以用一斤米来偿还三斤化肥,按照现在大家对化肥的使用,一亩地基本需要十五斤左右,也就是一亩地成本增加十五文,五斤米,都是在承受范围之内。”

    “第三条,以工代还,明年春后农闲时,修路每日三十文,修河堤每日四十文。”

    “也就是说,做一日工,便能得三十斤化肥,足够两亩地用。按照每家十亩地左右,只要做满五天的工,便可偿还所有欠款。”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知县》,方便以后阅读小知县第26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知县第26节并对小知县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