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孺人 本章:第99节

    “大,大兄?”林立泽问了庄子里的一些佃户,终于找寻到了林立文。只是这会真见着人了,林立泽人也惊呆了。

    “二郎?你回来啦!”林立文直起身子,冲林立泽笑道。

    一晃两年多没见,如今已经满了十六岁的少年此刻站在这里,瞧着竟也没比林立文矮上多少了。

    “大兄这些年辛苦了。”林立泽突然对着林立文躬身行礼道。

    瞧着熟悉的板正又出现了后,林立文笑成了满口白牙:“我家二郎没变,还是这般的多礼!”

    然后林立泽被夸,脸上又微微泛红了。

    不得不说,林立泽长得确实不错。毕竟他可是原男主,因为样貌俊美而在殿试中被永兴帝指为探花郎不说,还指婚了公主下嫁的。

    林立文瞧着便越发觉得乐呵,继续打趣他:“二郎瞧着个头不比大兄矮上多少了,这一夸就脸红的性子,怎的却还没变。”

    林立泽羞赫:“大兄!”

    一时之间,初见面的那一点点生疏也顿时消散不见了。

    过了会,林立泽又满脸兴奋的说道:“我刚准备进城就听闻大兄已然归京……然后我便赶来了这里。”说着,他顿了顿又道:“若知晓大兄能提前归京,我该早些回来才是。”

    “无妨。”林立文笑道:“大兄这次归京,一时半会应当不会被外派了。”

    林立泽十分惊喜:“当真?那可太好了!”然后他又好奇的盯着地里那些刚长出来的嫩苗问道:“大兄这便是在种植西州带来的瓜果吗?不过我瞧着,怎么有点像瓠瓜啊?”

    他看过林立文写过来的信,对西州那些味美可口的瓜果也很是好奇。尤其是知晓林立文带回了果木种子,要在京城这地方种植后,林立泽便更来了几分兴致。

    “这就是瓠瓜。”林立文指了旁边一处刚种下,还没长出嫩苗来的地说道:“这边的才是我从西州带回来的甜瓜和寒瓜。”

    紧跟着,还要在地里忙活的林立文,一边带着那些佃户们种植,一边与大家讲起了嫁接技术。这门技术自是要传授出去的,而且越广越好,因此林立文在嫁接之前,也想把大家对这门技术的好奇心挑动起来。

    有兴趣的学,和盲目的听从指挥去做事,两者之间还是有些许的差别。

    林立泽也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这等种植记忆,当下很是新奇,便也跟着那些佃户们一起听讲。

    之后待到寒瓜出苗至能嫁接时,林家众人自是不用说,全都来到了地里。

    庄子里的那些佃户们也来了不少,除此之外,还有住在这庄子附近的一些老百姓也赶了过来。这些日子他们没少听说那位林大郎从西州带回来了好些果木种子,种植的技法也是奇奇怪怪的。

    比如他们种植果木,一般都是去挖来果苗,然后将其种在地里,又或者是用其果实种植。

    可这位林大郎却不同与常人。

    前些日子,他拿了许多的藤条和枝条,说那些是他从西州带回来的葡萄和石榴的藤枝和枝干。栽种的法子也叫什么……对,插杆种植。

    若不是这位林大郎善农事的名声格外响亮,但凡换个人来,只怕大家都会对这种用枝干种植的方式表示强烈怀疑。

    就更别提,这位林大郎还说了,这些葡萄藤条和石榴枝干是他去年入冬前所截取保存下来的。

    要知道这中间可是隔了好几个月啊!

    两地相距甚远不说,还又天寒地冻的,这些个藤条枝干却不知被他如何保存的,愣是没变成枯柴不说,一些节点上还有了些许的萌芽。

    这便使得大家虽未见过这等栽种方法,但却莫名对其种植成功有了些许信心。

    但除了插杆种植,石榴这一块,林立文还有一部分也用了种子育苗。

    插杆繁殖的话,石榴结果时间能快许多。但是西州和京城相距甚远,又要保存好这些枝条的成活率,林立文能携带的数量很是有限。

    因此林立文便还携带了一些石榴进京,用其种子也培育了一些石榴树。

    而这一次,这位林大郎又要搞一个什么新的种植技术,就是让西州带来的寒瓜长到他们以前种的瓠瓜苗上去。

    “瓠瓜上长寒瓜?你们听说过没?”

    “嘁,寒瓜我都未曾见过,你说我听说过没?”

    “我也没听说过,不过倒是挺好奇的……也不知晓这嫁接到底难不难?”

    “一会仔细看,若是看不懂,再去问问那位林大郎……”

    这位林大郎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习惯,那便是他所会的技艺,只要你肯学肯问,他在有空闲时是无有不传授的。因而听闻了这件事情后,才会有这许多的村民们赶来。

    此时大家便都站在田埂上,一边听着地里的林立文讲解寒瓜嫁接瓠瓜时的要点,一边好奇的伸长了脖子往里边瞧。

    这位林大郎可还说了,待到他将这些寒瓜嫁接成功后,若是苗能有多余的,便可免费赠予附近的一些乡亲们。

    林立文是在去西州的第一年便发现的寒瓜,因而他在西州时已经种植过一茬瓜了,收获的种子自是不少。且寒瓜种子好保存,体积又小,林立文这次便携带了许多回京。

    所以按照林立文所预计准备种植的亩数,这批寒瓜苗是会有些许剩余的。

    这种新型瓜种植出来后,林立文再加多推广一下,想来第一年应是能卖个较好的价钱的。

    此次嫁接,林立文用的是接顶法。这种嫁接法操作难度有点大,但优点一旦嫁接成功便成活率高,还不需要别的固定物,所以是最为适用于时下的一种方法。

    至于为什么要将寒瓜嫁接到葫芦上,林立文也跟大家说了原因。毕竟只有将原因告诉他们,才能让时人明白嫁接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的,要想提高成活率,那么便要讲究“根株各从其类”。(注1)

    很快这些个事情也被传了出去。

    “你们知道吗?原来这寒瓜跟瓠瓜,还有冬瓜,竟然有着同一个老祖宗!它这个老祖宗,便叫葫芦!”

    时下见过寒瓜的人并不多,除开西州柱州外,其实好些人甚至都不知晓还有寒瓜这等东西。不过瓠瓜和冬瓜,大家却都是见识过不少的。

    林立文那日讲解这些的时候,也与大家讲解了寒瓜的长相和口感。因而一些人解释了一番,大家便都恍然大悟了。

    “这寒瓜,瓠瓜和冬瓜都长成圆状,外皮也是绿色的……倒确实像是同一个老祖宗葫芦传下来的子孙后代。”

    “也不止是长得像,林大郎还说了,这寒瓜别看汁水丰盈,甘甜味美,但它其实是一种果蔬!”(注2)

    第122章 农事学堂

    没过几日,京中那些个官大人也听闻了这些事。

    “这个林大郎,种地倒确实有几分本事。”

    “其实如他这般的人,便该好生的去种他的地……”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林立文虽做了个不算小的官,但是却不参与朝政大事。一门心思的在地里培育良种,研究新的种植技术,反倒是最适合他的去处了。

    且他们还听闻这位林大郎最近在田庄里一边搞他的种植,一也边教习起了庄子里的佃户们和附近的百姓们。

    尤其是最近,那位林大郎还给周围的百姓们免费分发起了嫁接到瓠瓜上的寒瓜苗。据说谁来他都给,只按照先后顺序,一户皆可得十株。

    因而好些个老百姓都跑他那庄子里去领那什么寒瓜苗了,使得那座田庄也是有史以来的热闹。

    这便也使得京中一小部分的官大人很是好奇:也不知晓那接到瓠瓜上面的寒瓜,长出来的瓜会是个啥样。

    是像寒瓜多些呢?还是像瓠瓜多些?又或是如马和驴那般,生出个骡子来?

    说实话,要不是顾忌着身份,一些官大人其实也很想去到林立文那里,领点嫁接过的寒瓜苗来种植。

    他们是不种地,但并不是说他们家就没有地。相反,时下越是地位高越有钱的那一波人,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便越多,而且还是一些位置好,土壤肥沃的良田。

    这些人的地也大多以租佃的方式,让附近的老百姓们去种植。因而当粮食产量过多时,他们也会往外售卖一部分。

    自然,这种售卖是不算在行商里面的。因而林立文打算用水果和盆栽等方式,去薅那些官大人的羊毛的想法才可行。

    毕竟林立文穿了这身官服,那么时下的一些制度和约束他还是要去遵守的。

    又过了几日,待到官庄里的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后,林立文带上吴六,驾着马车进京了一趟。

    林立文身负官职,所以他并不纯粹只是在官庄里种地。只是永兴帝赐官赐田庄等给他时,已经是春二月初了。

    春耕已然开始,甚至林立文接管田庄时,一些农作物甚至都已经种植上了。

    因而今年的良种培育自然也被耽搁了,只能等到明年。

    这件事林立文也早就汇报过永兴帝,永兴帝知晓这些后倒也没见着太过惋惜,反倒甚为关切的对林立文说道:“既如此,大郎也可好生休息一段时日。”

    永兴帝是关心民生,也尤为看重粮食产量。但这几年林立文的奔波辛苦,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林立文便道,虽今年良种培育耽搁了些许时日,但为了明年不受影响,一些准备工作今年便得开始。

    所以林立文此行,准确的目的地是屯田司。

    林立文为着公事而来,挑的自然便是坐班时间段,因而屯田司衙门里的各官职在身的官员们皆都在里面坐班。

    裴郎中对着穿着一身官服而来的林立文行下官礼:“见过林大人。”

    如今林立文品阶是从四品上,而屯田司郎中是五品上。因而在职位上,林立文是要高出裴郎中了。

    对此裴郎中倒没什么别的想法,主要是林立文这般做官法,寻常人根本复制不来,也不会想要去复制。

    因为林大郎这种是属于既需要天赋,也需要更多的艰辛才能获取得来的。

    林立文忙双手扶住裴郎中的手臂,笑着与他说道:“裴大人勿要如此多礼,我此次前来还需要你多多帮忙……”

    “不敢不敢,林大人有何要求,吩咐便是。”裴郎中也忙道。

    永兴帝早先便下过旨意,培育良种上有所需求时,林立文可随时向司稼寺或屯田司寻要。所以若无特殊情况,他们不得拒绝。

    且便是拒绝,也得给到林立文合理的解释。

    毕竟这就在天子脚下任职,这位林大郎还又格外受到永兴帝的重视,对于官场上混的人来讲,这点形式大家还是会看的。

    而林立文此行是为着两件事,要粮种和要人。

    粮种这一块,林立文要的份数有点多。因为时下种植技术匮乏,一些水稻的品种时人根本不分。

    每次种植时,大家都是从前一年预留出来的粮种里挑选颗粒饱满的种下。然后等到收成时,将这些粮食一起收割,再从中挑选出饱满者留种。

    这种选种法便也是导致当初林立文能从一片水稻中,挑选出早熟粮种出来的原因。

    虽说针对当时的选种法,林立文也传授给了大家另外一种新的选种法,既“种取佳穗,穗取佳粒。”

    可皇朝疆域辽阔,府州众多,各地气候也均不同。各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必然也会有所不同,甚至还会出现许多自然变异。

    再者,植物本身自己也是会进化的。

    所以很多过去所没有的好品种,在也没有现代的那些专门培育手法时,便都是靠着植物的自然进化而来的。

    只是这种植物自然的进化耗时太长,偶然性也太大,远不如人工培育来得更为高效快捷和稳定。

    偏时人又还没有专门对农作物进行这方面的细致研究,因而林立文便只能找到屯田司,让其帮忙在今年秋收后,命各府州的官田挑选出一部分的粮种出来给到林立文。

    屯田司如今已掌实权,各府州的官田皆归其管辖,因而这件事对裴郎中来讲,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林立文早些过来告知裴郎中,裴郎中便也好提前吩咐下去。毕竟时下交通极为不便,粮种运输需要耗费的时间不少。这便也是今年林立文无法进行大规模,大批量试种的主要原因。

    至于要人这一块,这也是林立文之前与永兴帝说的:“一人之力,终究太过渺小。”

    林立文想系统的培训出一些善农事的好手出来,而且这一次跟之前他在各府州的培训挑选人选时的要求又要来得严格些。


如果您喜欢,请把《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方便以后阅读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99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99节并对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