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孺人 本章:第7节

    第9章 耧车(二)

    “大兄,大郎!你们怎的来了?”林二姑瞧见走进铺子里来的俩人,一脸惊喜道。

    县城离林家村路程较远,家里没有牛车的话,往来一次费时间又很是辛苦。所以自出嫁后,一年到头唯有逢年过节她才会回去。

    就这还得看家中是否有事,看天气是否糟糕。

    “一路走来累了吧?渴不渴?快把担子放下来坐着歇会……”

    在林二姑说着这些话的时候,一个个子不算太高,皮肤偏白,身材也略胖的男人同样笑着冲林老大喊了声“大兄”。

    这男人就是林二姑嫁的人,叫黄书成。

    古代粮食产量低,老百姓大多吃不饱,因此一眼望过去,十个得有九个瘦。而像黄书成这般身材的,便意味着其家境不错。

    这黄家跟林家一样,下面也是两房。因为赋税原因,黄家明面上是未分家,但实际上两房的吃住生活已经分开了。

    现在黄家二老跟着大房一块住,因着林二姑肚子里这会又怀上了,便把两个孙女接过去带着。至于这个杂货铺子,是林二姑嫁过来后,黄家公婆分给他们二房的,由他们两夫妻管着。

    此刻,林立文也赶紧冲着俩人唤了声:“二姑,二姑父。”

    林老大则指着卸下来的担子对林二姑他们说道:“这些东西是爹娘收拾出来的菜和鸡蛋,都是拿给你们的。”

    黄书成瞧着那些东西,便说:“劳岳父岳母记挂,大兄劳累了……往后人来了就成,用不着带上这么多东西。”说完又问:“大兄和大郎今日来,可是有事?”

    这时林二姑也端了两碗凉水来,林老大接过一口喝完,才笑着回道:“是有事……我家大郎想出了一个好用的新农具,爹就让我带他上县城找铁铺定做。”

    然后,将林立文这段时间做的事说了一遍。

    “最近那个叫什么秧马的,就是大郎想的?”黄书成讶异的看向了林立文。

    黄家一家都生活在县城,虽然不种地,但是家里却并不是没有地的,只是都佃出去了。他们家的桑田还紧挨着林家村,当初黄书成跟林二姑的第一次碰面也是因此而来。

    而且因着开的是杂货铺子,前段时间也有一些人上铺子里来问有无秧马卖。因此秧马这东西,黄书成虽没见过,却绝对是听过不少了。

    今天却听林老大说,秧马居然是林立文想出来的,也不怪黄书成如此惊讶了。

    对于林家这个大侄子,黄书成其实一直不怎么喜欢。不过就是仗着去学堂念了点书,还是念了多年,什么名堂都没念出来的,对着人时却整日里摆出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

    不过黄书成到底是做生意的商人,这些不满他一般都不会表现出来。

    对比之下,林二姑就不一样了。

    “哎呀,我家大郎怎就这般聪慧!这般好使的农具也能想出来。”林二姑高兴的对着林立文就是一通狠夸。知道林老大还要带着林立文去铁铺那边定制新农具,林二姑便让黄书成陪着去一趟。

    在陪着去往打铁铺的路上,黄书成跟林老大边走边闲聊。

    聊的都是林家的一些事,基本上是黄书成在问,林老大在答。直到黄书成不经意聊到林立文身上,他方才知道林立文从学堂退学了。而现在在学堂念书的,竟是林家二郎林立泽。

    对这件事,林老大面上还是能瞧出些难受。

    可林立文面色出乎预料的平静不说,竟还回道:“我入学堂多年都未曾念出成果,终是我资质不行,不好再拖累全家……二郎不同,周夫子都夸他天资聪慧,想来将来必能考取功名,金榜题名。”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满怨恨,还夸了林立泽。

    这般态度,惊的一向来能说会道的黄书成都卡壳了。甚至一直到一群人从铁铺回来,黄书成还没能消化完林立文这般大的转变。

    守在铺子里的林二姑远远瞧着一行人回来了,连忙跑去不远处的包子摊。

    都是长久挨在一块做生意的,再加上黄家虽说也是日食两顿,但不同的是,林二姑几乎每日中途买上两个素包跟黄书成一块食用。

    因此包子铺老板一见林二姑,便笑着与她说道:“可是跟往常一样,要两个素包?”

    林二姑摇了摇头:“今儿我娘家大兄和侄儿来了,给我拿四个馒头吧。”

    林二姑之所买馒头不买素包,可绝对不是舍不得花钱财,反倒是她重视娘家人。说起来还是因为粮食产量低,因此在包子摊上,最贵的当然依旧是肉包,可纯面做的馒头,它的售价却是比素包贵上许多的。

    待林二姑将四个大馒头买回来后,林老大还说道:“做什么费钱去买馒头,出门前你大嫂给我们做了菜饼,饿不着……再说就算要买,我瞧着那素包就挺好的,价格便宜不少,个头还大上许多。”

    林二姑便回道:“素包里面全是菜,吃进肚里哪能有纯面做的馒头扎实。”

    这里的素包可真就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皮薄馅多。个头都做很大,一口咬下去,外面只有薄薄的一层皮,里边全是满满的菜。

    只是这些菜馅只放了点盐做简单的调味,所以吃起来依旧是一股子草味。而购买这种素包的,都是没什么钱,只追求简单的饱腹之需的人。

    而纯面做出来的馒头在个头上,要比素包足足小上三分之一,颜色因为粉质的原因也偏黄。可林立文一口咬下去却是满口的麦香,两个馒头吃完后,肚子更是有一种自穿越过来后少有的饱腹感。

    使得林立文越发迫切想要赶紧把粮食产量搞起来,可铁铺那边定制的农具需得等上至少三日才能做好,但他们却是不能一直呆在城里就这般等着。

    于是待到林老大和林立文将馒头吃完,便提出要回去了。林二姑去收拾了一些自家杂货铺子售卖的东西往箩筐里塞的时候,黄书成则对着林老大他们说道:“我隐约记得有人近期好似要回乡里,待我晚点再去问问,若果真如此的话,便托他帮你们把那农具捎带回去。”

    林老大忙道:“那再好不过了。”

    进城一次就得缴纳一次落地税不说,光是来回县城这一趟也不是个轻省的活。

    好比今日,天不亮就赶路,路上更是半点都不敢耽搁。但等到林立文他们回到林家村时,太阳已然不见,仅剩下一丝余光在照亮着天边的云霞。

    林家餔食已经做好,被林老太放在灶上用余火温着。这会瞧着林老大和林立文都回来了,便连忙端上桌。

    林老太惦记着林二姑,等不及在饭桌上就问起了林老大。

    林老大回道:“我瞧着芸娘气色还不错。”

    “那就好。”林老太叹气道:“我现在只盼着芸娘这一胎能如愿生个男孩才好。”

    这做娘的,哪怕闺女出嫁了,心里面终究也是惦记着的。

    林老太有三个闺女,林大姑嫁的是隔壁刘家村,虽说家底差了些,但林大姑爽利能干,女婿也人好厚道,不用她多操心。而林三姑呢,家里本念着她性子软,特意选了个离家近的。哪想到当初是近了,可那一家子原是因为打仗逃难过来的,后来太平了,朝廷又发布归乡函告,这一家便随大部队归乡去了。

    那距离可远了去了,林老太纵使想操心也操不着了。

    现在唯有林二姑这里,虽说嫁的最好,公婆又明事理,早早就给了铺子让小两口单过,还肯帮忙带俩孙女。但叫林老太觉得唯一的缺憾,就是林芸娘缺个儿子了。

    为着能让林二姑赶紧生个儿子,林老太最近没少对着祖宗牌位祈祷。

    饭毕,林老太开始收拾林二姑送的那些东西。

    林立文则跟着林老头,拎上十个鸡蛋,去了钱家。

    开沟器已经交了钱在赶制了,要不了几日黄书成还会找人帮忙捎带回来。等开沟器一到,耧车的其他部位也能做好。但要让其使用起来,还需要一样东西——牛。

    牛在古代一直都是受官府保护的,每一头牛都是要去官府报备并登记在册的,百姓更不得随意宰杀。

    林家没有牛,整个林家村有牛的人家也只有那么少少几户,因此大部分人到了需要牛来帮忙耕地时,就得携带物资找有牛的人家租用。

    钱老爷家的牛是林家村最多的一户,成年壮牛就有四头,且另外还有两头母牛和三头才三四个月大的小牛犊。

    人又和善,村里人都喜欢租用他家的牛。这会钱老爷听说林家要租牛用,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还笑着问:“只租用一日够了吗?”

    林家虽然只有十亩桑田,也不赞同林立文去开荒。可并不代表林家就没有开过荒,相反他们开出来的荒地就有七八亩。这是因为当初他们开的早,抢到了较好一些位置的旱地。

    而现在太平日子已经过了十五年,好荒地早被抢没了,林家这才不愿林立文去开荒的。

    林老头想到自家大郎做的耧车,便忙回道:“够了,够了……”哪怕最后与林立文说的有一点差异,他们自己也能赶出来,用不着多租。

    毕竟多租用一天的牛,就得多出上十个鸡蛋。而且牛租回去了,当日喂牛的吃食也得他们准备,还得尽量置备好的,万万不能委屈了牛。

    牛确实是吃草为主,但却不能只吃草。

    而一头劳作的壮牛,一日的吃食也需耗费不少。这在粮食产量本就极低的古代,更是使得一些老百姓哪怕买得起牛犊,也不一定能养得起牛。

    第10章 耧车(三)

    五日后的这天傍晚,林家村的村口处走来了一背着背篓的汉子。

    “阿叔,跟您询问一下,黄家村的黄书成他岳丈家如何走?”汉子便是黄书成找来帮忙捎带开沟器的人。

    “你说你要找谁来着?”被询问的老者总觉得这名字好似有点熟悉,但一时半会却想不起人来。

    汉子只得再次重复:“黄家村的黄书成他岳丈。”

    老者还是没想起来,只得摇头道:“我不知,你要不再去找旁人询问吧。”

    汉子见状,也只能打算再去找另外一人询问,然正准备离去时,突然想到:“阿叔,那你可知晓你们村做秧马的那个林家?”

    “这我当然知晓了。”老者脸上一下就带了笑:“你找的就是这家?”

    汉子连连点头:“对,就是他家。”

    “那你早说啊!”老者说道:“你瞧见那座山没,就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最靠近山脚下的那一户就是林家。”

    待汉子走后,屋内走出一妇人问道:“刚我听着,似又有外乡人来询问林家了?”

    “嗯,估摸着跟先前那些人一样,都是来问秧马的。”老者回道。

    自打林立文把秧马做出来后,村里就没少见一些外乡人寻来。只是最近水田里的稻苗都栽种完了,前往村里来找寻林家的外乡人这才渐渐没了。

    尤其最近,连着起码有两三天都未见着有人来询问了,老者刚刚才没第一时间就往林家身上想。

    “读书人到底是不一样!”老者又一次感叹道。

    “明明是林家大郎聪慧!”妇人却很不认同:“要不然天下念书的人多了去了,怎的不见他们随便想想,就能想出秧马这般好使的农具?”

    老者也未与妇人再争执,毕竟他心里也是承认这一点的。

    想那林家大郎,从未下过地,便能想出秧马这种好使农具不说,这段时间林家靠着售卖秧马还挣来了些钱……这些事非脑子聪慧的人是想不出来的。

    林家。

    从前日开始,林立文每天都在期盼着村里来人。

    等啊等,等到林立文心焦到是不是得找林老头说说,干脆让自己再上县城一趟去拿之时,终于听到外面有陌生口音响起。

    “请问这里可是黄家村黄书成那个会做秧马的岳丈林家?”汉子吸取了先前问路的教训,特意把“会做秧马”给喊了出来。

    “对,正是这里。”林立文笑着说道:“大哥便是受我二姑夫所托,帮忙送东西来了?”

    “是啊!”汉子说着,便把背篓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

    林立文欣喜的接过三个沉重的开沟器,跟抱宝贝一样的抱在怀里,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热情:“辛苦大哥了,快进屋来喝点水歇歇。”

    “不了不了……”终于顺利的把东西送到,汉子也松了口气:“天色也不早了,我还得赶紧往家赶。”

    闻言,林立文便不好再留人了。

    一边道着谢,一边目送着汉子离去后,林立文立刻兴奋的抱着三个开沟器就往堂屋里走,嘴里也高声喊道:“二叔,二叔……”

    这几日在林老二的帮忙下,耧车其他部位全都已经做的差不多了。现在开沟器也到了,今晚上再赶点工,明日耧车便能下地使用了!

    从进入四月开始,天气就一日热过一日。早上的天气虽然还是带着一丝凉意,但却不再是让人感到寒冷,而是恰到好处的让脑袋瞬间清醒。

    一阵简单的收拾后,村民们陆陆续续的扛着农具往地里赶,又开始忙碌的一天农活。


如果您喜欢,请把《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方便以后阅读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7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7节并对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