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桃花白茶 本章:第171节

    这就是东外宫?在往隔壁,还能听到隔壁宫人们笑闹的声音。

    总感觉一下子从西外宫郊区,搬到东外宫闹市了。

    说东外宫这边是闹市也不为过。

    单是苏菀知道的,同样的从北到南这段距离,西外宫那边只有什么兵仗局,旧监库,关帝庙,西膳房,御用监,宝钞司。

    这听着挺多,但左边是太液池,右边便是内宫。

    可东外宫这边却不同,大大小小二十一个官署,一共两排官署,跟西外宫那边一排相比,官署既多又密集。

    比如说尚膳监吧,从北到南两排官署的右边,左边还有内东门司,管的是宫人出入牌子,检验身份的。

    北边还有什么明器厂,混堂司,再往北还有南膳房暖阁厂等等。

    南边什么光禄寺,弹子房,学医读书处等等。

    甚至过了宫道,再往南,还有个重华宫,这个重华宫地方偏远,久久没人居住,旁边还有什么瓷器库,还有两处小庙宇。

    从这点就能看出来,为什么说从郊区搬到闹市。

    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苏菀熟悉下环境,这里离东安门最近,以后姨娘过来取小苏打,就不用去灵台门,距离倒是比之前近点,这也算个好消息?

    而且她自己住一个房间,做小苏打的工具也好放。

    苏菀这边熟悉新环境,第二日早上便听到新差事已来。

    这件差事还至关紧要。

    第二日正是腊月初一,也是大朝会的时间,大朝会上一片肃然,也不为大法师登祭台的事吵架,更不为鸡零狗碎的事争论不休。

    这会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赈灾。

    两日大雪未停,北郊许多房屋被大雪压塌,已致两人死亡,十几人受伤,百人失去家园。

    这百人尚可安顿,但若是继续下雪,只怕会有千人万人受灾。

    必须要提前想好应对之策,才能抚慰百姓,安顿民生。

    雪灾可大可小,提前准备好,总能减少损失。

    大朝会在殿外开设,文武百官们冻的脚发麻,可该讨论的还要讨论。

    各处都在协领职责,圣人下令有户部牵头,三位皇子及其他各部协助,及时清雪,安顿灾民,让各处官吏上报房屋受损情况云云。

    最后开仓放粮,给灾民们放恩粥。

    一条条政令下来,皆是仿照先前旧例,虽守成但都是早有效果的良策。

    腊月头一天,朝中各部开始忙碌。

    户部这边自然也找到礼部,尚食司上次冬祭的时候办差极好,这次也想借调些人手出来,帮忙熬粥施饭。

    这些小事礼部尚书自然应下。

    苏菀也没想到,她到刚回宫没两天,这又要出宫。

    这次出宫比冬祭重要的多,那便是给灾民们熬粥。

    如此大雪,肚里要是没食,怎么熬得过寒冬。

    尚食司的宫人们踩着冰雪快速出发,立刻前往京都北郊方向。

    第96章

    连日大雪,主道路上还好,都有官府四邻出来清理。

    但走到城郊,便是深一脚浅一脚,很难继续往前走,尚食司被派出来的十多个宫人,同样在这里面走。

    原本是坐车的,但马车走在这里便动不了,除非自己骑马过去,否则只能步行。

    派出来这十人有尚膳监主事咏兰姑姑带着,后面九个宫人全都是会厨艺的,人虽然不算多,但这里只有百十个灾民,完全够用了。

    此次派人也是为了显示朝廷恩德,而且既然施粥,那周围穷苦百姓想必都会来。

    既如此,开仓也会充裕些。

    不是朝廷声势浩大,实在是积雪寒冷,这是会死人的。

    若今日雪能停还好,停不了,只怕还有大灾,前些年雪灾,一死就是一屋子的人,冻到最后,人死的时候还带着笑,谁看了都会胆战心惊。

    当年圣人不怎么重视,险些激起民怨,如今已经习惯怎么做了。

    反正有备无患。

    除了户部脸色不太好看,其他都还好。

    礼部只出了尚食司这么多人,毕竟职责不同,各有各的事情做。

    因尚食司出来的都是女子,前面也略略清了些路,只是泥泞的很。

    苏菀看看脚上皮靴,没想到上次冬祭回来没怎么用上,倒是这会派上用场。

    出来做粥这件事,原本不该苏菀来的,她毕竟年岁小,比她年长四岁的李蓉蓉都没来。

    但尚食司长官却问她愿不愿意走这一趟。

    长官都说了,她又岂会推脱。

    幸好自己现在身体还不错,走这些路能支撑得住。

    但等到了京都北郊,才知道这里的情况有多不好,房屋塌了不少,多数灾民都被安置在破旧道观当中。

    这道观许久没有香火,自然破旧不堪,听说好在地方还够大,可以临时腾出来破旧厨房,让苏菀他们熬粥。

    听说还有陆陆续续的灾民会被安置在各处,官府也有专门安置人的慈幼堂,不知道那边情况如何。

    苏菀他们还没进门,就感觉到实际情况跟听到的情况不太对。

    这破道观别说做饭的地方了,就连廊下都挤满受了雪灾的灾民。

    咏兰姑姑忍不住道:“不是说只有百十人受灾,这也不止百人吧。”

    反正打眼看过去,少说也有五六百人。

    怪不得他们带的粮食那样多,估计派粮的户部已经想到此事,所以提前备足粮食。

    也是,隐瞒受灾人数这种事自古便有,天祥国如此,倒是不稀奇。

    可看着哀嚎的众人,有些人甚至连被雪压塌房屋,然后砸到的伤口都没包扎,看着实在可怜。

    苏菀他们一路过来,此时已经是中午,从昨日晚上房屋塌,一直到现在,只怕还没吃上一口热乎饭。

    “现下,要立刻腾地方做饭食。”

    赈灾自然是做粥最合适,按照朝廷旧例,筷子插米粥内不倒,算是合格的赈灾粥,这对尚食司的宫人们来说都不难。

    弄几口大锅,猛火来熬,只要不停搅拌,这锅就不会糊底。

    除了辛苦些,别的也没什么。

    说话间,从身后又走来一队兵马,抬头一看,竟然是认识的人。

    领头的戚统领也惊奇道:“竟然是你们俩,好巧。”

    这话说的是苏菀跟咏兰姑姑,两人以前都是西膳房的人,而戚统领的灵台门离西膳房最近,自然熟识。

    苏菀道:“是啊,好巧。北郊赈灾是你带队吗?”

    “对,户部那边还让我拨些兵士给你们用,如今风大雪大,很多事情不好做。”

    说着,戚统领指了一队人出来。

    这不更巧了,领队的人苏菀也认识,这不正是上次帮于淑解围的灵台门护卫柴焕,他的副手正是十分义气的周兆。

    其实也不能说巧,苏菀跟灵台门关系向来不错,也不光认识这几个护卫。

    戚统领并未多说,放下一队人马自己就再往北去,估计要看看偏远地方的情况。

    柴焕这边他是队长,副手为周兆,余下还有十三名兵士,算是一共十五人。

    但她们这边只是做饭,需要这么多人吗?

    尚食司其他宫人提出这个问题,苏菀就看了看她,反而柴焕又看向苏菀,见她不打算回答,这才道:“恐有流民伤人,所以要加以保护。”

    都是从宫里出来的宫人们,若遇上流民作乱,只怕要出大事。

    可苏菀瞧着,这些护卫兵士身强力壮,以他们的身板对上普通饥饿瘦小的流民,手里还有兵器,能以一敌十都不为过。

    何必要留下一共十五人?甚至还留了两匹马。

    这也不会是来赈灾的三个皇子之一三殿下所为,他但凡做事总有目的,只是为了保护不至于。

    除非他知道,赈灾的灾民不止这破道观里的五六百人。

    甚至还有更多人。

    苏菀心底一沉,来之前听的消息,跟如今的消息,简直天差地别。

    虽说这样想,但苏菀并未把表情带到脸上,随着众人一起找个能做饭的地方。

    如今最要紧的,还是把火升起来,锅架好,开始熬粥。

    不需要什么厨房,找个能挡风雪的空地就好。

    但就算这样的空地,也不好找。

    破道观实在下不去脚,也没人愿意出来腾位置。

    若还挤在道观里,那毕竟还暖和,还有活命的机会,若把地方腾出来熬粥,说不定粥没吃到嘴里,人都先冻死了。

    咏兰姑姑皱眉:“这也不能怪他们,天寒地冻,他们衣裳又单薄,哪有精力思考那么多。”

    苏菀打量一圈,破道观附近的房屋也是挤满人,目光放到破道观往西的方向,不远处有处光鲜亮丽的庙宇。

    庙宇高屋厚墙,但竟然无流民敢去墙角避风。

    稍微想想便知道怎么回事。

    两相对比,苏菀难得有了火气,她那个时空的僧人,愿意为即将生产的孕妇广开庙门,还允许在寺庙里杀生炖鸡汤。


如果您喜欢,请把《小宫女(美食)》,方便以后阅读小宫女(美食)第171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小宫女(美食)第171节并对小宫女(美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