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周而复 本章:第111页

    一一一

    背后发出格格的得意的笑声。老赵看见了,却没啧声,只是对余静说:

    “你猜。”

    余静机警地回过头去,那个人随着她的脊背转动,还是站在她背后。

    “究竟是谁?老赵。”

    那个人对老赵做眉眼,用手指指着自己的嘴唇,向老赵摇摇手,叫他不要讲。老赵开口了,却没提那个人的名字:

    “那么熟的人你还猜不出?细纱间的……”

    “小玲,”余静迅速转过脸去,一把抓住张小玲,热情地说,“你这小鬼,今天到啥地方去哪?”

    “我们今天上中山公园过团日活动去了,大家唱了歌,跳了舞,还吃了长生果和糖果。我那一份没吃,留着带来给你吃,余静同志。”张小玲从深灰布列宁装的口袋里掏出长生果来,一把接着一把,堆在桌子上。她对老赵说,“吃吧。”同时,她捡了一块糯米纸包的三色核桃糖送到小强手里,说:

    “这是给你的。”

    那边老赵说:“你请余静和小强吃的,我不敢动。”“我说错了话,见怪哪,老赵。”张小玲更正道,“我是请大家吃的。”

    “那有我一份了。”老赵拿起一颗长生果格的一声剥开,放在嘴里,边吃边说,“谈正经吧,余静同志,你见到杨部长了吗?”

    “见到了,谈了很久,有很大的收获。”

    张小玲听说有很大的收获,感到兴趣特别浓,急着说:

    “余静同志,能给我们传达传达吗?”

    “能。”余静把见到杨部长的经过详细地给他们说了,然后用征询的眼光望着老赵和张小玲,“你们觉得哪能?”

    张小玲跳到余静面前,兴奋地鼓着掌说:

    “杨部长想的好主意,妙,妙,妙!”

    “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老赵冷静地思考着,说,“这样一来,拿出真凭实据,可以把问题弄清楚,不怕徐义德和酸辣汤怎样狡猾,再也逃不过工人的眼睛了。余静同志,我赞成这个办法。”

    “我双手赞成。”张小玲像是在会场开会一样,她举起两只手来。

    “现在也不是青年团开会,你怎么举起手来了。”余静笑嘻嘻地说。

    余大妈摸着余静的头,喜悦地说:

    “你们这般孩子讲话动作都像是在开会。”

    张小玲鼓掌道:

    “伯母讲的对。”

    “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落伍了,就靠你们干了。”“不过,”老赵叹了一口气,担忧地说,“杨部长指出要严密监督,这一点很重要。”说到这里,他摇摇头,等了半晌,才又接着说下去,“可是,哪有这许多的骨干分子监督?”“向杨部长要,区委的干部又多又强。”张小玲插上来说。

    老赵给张小玲一提醒,他连忙点头,笑嘻嘻地问:

    “杨部长答应给几个干部?”

    这次摇头的是余静,她说:

    “别提了,一个不给,还批评了一通。”她接着用自我检讨的精神说,“杨部长说的对,老赵,我们过去确实不对,厂里有那么多的工人同志,不晓得培养提拔。就晓得伸手向上级要,上级不给,还说怪话,其实干部就在厂里。”“党员只有这六个,”老赵有点想不通,说,“我们不好把群众当党员用啊,那违反组织原则的。”

    “杨部长批评我们在发展组织上有保守思想,应该吸收一批优秀的工人到党内来……”

    老赵“啊”了一声,哑口无言了。他同意杨部长的批评。

    张小玲愣着望余静,马上想到她的责任:

    “这么说,我们团里发展也有保守思想吗?”

    “当然有,而且相当严重,今年只发展了三个团员,快两千人的厂里只有九个团员,你说像话吗?”

    张小玲摇摇头,她承认不像话。

    “厂里许多工人早就具备了入团的条件,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吸收到团里来,要大力加强团的工作,把那些具备入团条件的工人吸收到团里来,我们很快就会有大批骨干了。这些团员又是将来发展党的预备对象,一些优秀团员经过培养,可以吸收到党里来。这样我们的干部队伍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就不愁没人办事体了。”

    “我们团里的保守思想,还影响了党的发展,耽误了大事,我们的错误可不小啊!”张小玲感到责任重大,内疚地说。

    “这不怪你们,主要责任在党支部方面,”余静勇敢地把责任挑到自己的肩上,说,“就是说,我要负主要责任,团是党的助手,也是发展党的预备力量之一,我没有抓紧,也没有很好运用助手力量,是我的错误。……”

    “主要是我们团的责任。”


如果您喜欢,请把《上海的早晨》,方便以后阅读上海的早晨第111页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上海的早晨第111页并对上海的早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