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卷二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迈 本章:容斋续笔·卷二

    岁旦饮酒

    【原文】

    今人元日①饮屠酥洒,自小者起,相传已久,然固有来处②。后汉李膺、杜密以党人同系狱,值元日,于狱中饮酒,曰:正旦从小起。《时镜新书》晋董勋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勋曰: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初学记》载《四民月令》云:正旦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小者先起。唐刘梦得、白乐天元日举酒赋诗,刘云: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白云:与君同甲子③,岁酒合谁先?白又有《岁假内命酒》一篇云: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推作少年人。顾况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④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酥让⑤少年。裴夷直云:自知年几偏应少,先把屠酥不让春。倘更数年逢此日,还应惆怅羡他人。成文干云:戴星先捧祝尧觞⑥,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酥应不得先尝。方干云:才酌屠酥定年齿,坐中皆笑鬓毛斑。然则尚矣。东坡亦云: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酥。其义亦然。

    【注释】

    ①元日:正月初一。

    ②来处:来源,典故。

    ③同甲子:同岁。

    ④携手:携手同游者,此处代指朋友。

    ⑤让:推让。

    ⑥戴星:盯着星星。觞:酒杯。

    【译文】

    现在人于正月初一都要喝屠酥酒,由年纪小的人先喝,相传已很久了,这是有它的来源的。后汉时李膺、杜密以同属党人被囚禁在监狱中,逢元日,在狱中喝酒,说:过元日要从年小的先喝。《时镜新书》里记载晋朝时董勋的话:元日时饮酒先从年小的开始,这是为什么?董勋说:旧时风俗以年纪小的,还有很多年可以过,所以先饮酒,以表示对他的祝贺;老年的,已失去很多岁月,所以后饮酒。《初学记》转引的《四民月令》说:元日饮酒,当从小起,从年小的人开始先喝。唐朝刘禹锡、白居易在元日饮酒吟诗,刘说:和你年岁相同,寿酒请你先喝。白说:和你年岁相同,寿酒该谁先喝?白居易又有《岁假内命酒》一首诗说:岁酒先喝推辞不掉,是因为被推为年小的人。顾况诗里说:不觉年老和春节一齐来到,更伤感的是过去朋友还有几人在世。没有长生仙丹的孤独老人害怕照镜,手里捧着屠酥酒让少年先喝。裴夷直诗里说:自知我的年纪最小,先捧起屠酥酒不把青春让别人。假如再停几年逢到今天的日子,又该惆怅地羡慕比自己更年轻的人了。成文干诗里说:黎明星辰未落时就捧起贺年的酒杯,对着镜子吃惊自己已经两鬓白发。只好在灯前偷偷地一笑,屠酥酒不应该由我先喝了。方干的诗里说:刚饮屠酥酒时排定年龄大小,在座的人都笑那两鬓白发的人。这些诗都可以看出元日饮屠酥酒的风俗。苏东坡诗里亦说:只管安心受穷愁,只要能换得身体健康,又何必怕最后去饮屠酥酒呢?其意思也是一样的。

    存殁绝句

    【原文】

    杜子美有《存殁》绝句二首云: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玉局①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②。每篇一存一殁。盖席谦、曹霸存,毕、郑殁也。黄鲁直《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一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③,西风吹泪古藤州。乃用此体。时少游殁而无己存也。近岁新安胡仔著《渔隐丛话》④,谓鲁直以今时人形入诗句,盖取法于少陵,遂引此句,实失于详究云。

    【注释】

    ①玉局:白玉的棋盘。

    ②白杨今日几人悲:迎风招展的白杨树今天又响起多少人的悲鸣声。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郑虔的绘画已随着漫长的黑夜逝去,曹霸的绘画随着时间已华发满生。骅骝:周穆王八骏出游时其中之一。后泛指骏马。

    ③正字:陈无己的官职名。

    ④《渔隐丛话》:诗话集,南宋胡仔编著。此书分《前集》60卷,《后集》40卷。所收诗话,评论对象上起春秋,下至南宋初。以人为纲,按年代先后排列。

    【译文】

    杜甫作有《存殁》绝句二首说:近来不见席谦玩弹棋,毕曜的小诗依旧在世上流传;白玉的棋盘他年还会展开笑颜,迎风的白杨今天又响起多少人的悲声。郑虔的绘画已随着漫长的黑夜去了,曹霸的绘画随着时间已生了满头白发。天下谁的山水画能比得上郑虔,人世上很多人不懂得曹霸画马的宝贵啊。每篇写一个在世的人和一个去世的人。席谦、曹霸仍活着,毕曜、郑虔已经故世了。黄庭坚的《荆江亭即事》诗十首,其一首中说:陈无己是关着房门推敲诗句,秦少游是对着客人挥笔写诗。正字(陈无己官职名)不知道是不是得到温饱,西风吹着悲泪悼念死在古藤州的秦少游。也是用这种写法。当时少游已死而无己还在世。近年来新安(今安徽绩溪)胡仔著有《苕溪渔隐丛话》,谓黄庭坚是以现代在世人的形象写诗句,是模仿杜甫的手法,才写出这样的诗句,其实胡仔未能深入考究以致弄错了。

    汤武之事

    【原文】

    汤、武之事,古人言之多矣。惟汉辕固、黄生争辩最详。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①。固曰:不然,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②天下之心而诛桀、纣,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今桀、纣虽失道,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反因过而诛之,非杀而何?景帝曰:食肉毋食马肝③,未为不知味;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未为愚。遂罢。颜师古注云:言汤、武为杀,是背经义,故以马肝为喻也。《东坡志林》④云:武王非圣人也,昔孔子盖罪汤、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甚矣。至孟轲始乱⑤之,使当时有良史,南巢之事⑥,必以叛书;牧野之事,必以弑书。汤、武仁人也,必将为法受恶。可谓至论。然予窃考孔子之序《书》,明言伊相汤伐桀,成汤放桀于南巢;武王伐商,武王胜商杀受,各蔽以一语,而大指皎如⑦,所谓六艺折衷,无待于良史复书也。

    【注释】

    ①汤、武非受命,乃杀也:商汤和周武王并不是受命于天的君主,他们都是靠杀了旧有的君王才当上君主的。

    周武王②因:顺应。

    ③食肉毋食马肝:古人认为马肝有毒,所以吃马肉的时候都不吃肝。

    ④《东坡志林》:苏轼杂说史论集。内容广泛,无所不谈,文章形式不拘。

    ⑤乱:淆乱,混乱。

    ⑥南巢之事: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的事情。

    ⑦大指皎如:意旨明白清晰。

    【译文】

    商汤和周武王的事情,古人议论的已经很多了。唯有汉朝的辕固和黄生二人,争辩的观点最详明。黄生说:商汤和周武王不是受命于天当上国君的,而是靠杀了旧君才当上国君的。辕固说:不然,夏桀和殷纣王是荒淫残暴的国君,当时天下人心已转向商汤和周武,商汤和周武是先获得天下人心才去诛杀桀、纣,这是不得已的事,民心就是天心,这不是受命于天又是什么呢?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仍然得戴在头上;鞋子虽新,只能穿在脚上。如今桀、纣虽然无道,终究仍是君主;商汤和周武虽然是圣人,终究仍是臣子,反因君主有过就把他们杀掉,这不是杀弑又是什么?汉景帝说:吃肉的人不吃有毒的马肝,未必就是不知道肉味;讲究学问的人不说商汤、武王是受天命当君主的,也不一定就愚昧无知。于是才停止争论。唐朝的颜师古注解这一段话时说:主张汤、武是杀君的,是违背了经书上本义的,所以才用马肝作比喻。《东坡志林》里讲:武王不能算是圣人,过去孔子也是责备商汤和武王的。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粟米而饿死,孔子给他们以很高评价,这也等于狠狠责备了周武二王。直到孟子的书里,才把这种看法混乱颠倒过来。假如当时有比较好的史官,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县南),一定会记成商汤叛乱;周兵大战殷纣王于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一定会记成周武王弑君。商汤、武王都是仁德的人,也必然会依据法规接受弑君犯上的恶名。这一段可以说是十分中肯的议论。但是我考察了孔子给《书经》写的序言,明确地说过,伊尹做成汤的丞相起兵征伐夏桀,成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武王征伐殷商,武王获胜而杀纣王,各给他们一句有好有坏的评语,把自己的观点说得十分明白透彻,这就是六艺里讲的折中方法,这样便不需要什么良史重新去评写历史了。

    义理之说无穷

    【原文】

    经典义理之说最为无穷。以故解释传疏,自汉至今,不可概举,至有一字而数说者①。姑以《周易革卦》言之,已日乃孚,革而信之。自王辅嗣以降②,大抵谓即日不孚,已日乃孚,已字读如矣音,盖其义亦止如是耳。唯朱子发③读为戊己之己。予昔与《易》僧昙莹论及此,问之曰:或读作己日如何?莹曰:岂唯此也,虽作巳日亦有义。乃言曰:天元十干,自甲至己,然后为庚,庚者革也,故己日乃孚,犹云从此而革也。十二辰自子至巳六阳,数极④则变而之阴,于是为午,故巳日乃孚,犹云从此而变也。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注释】

    ①至有一字而数说者:甚至出现一个字有好几种不同说法的现象。

    ②自王辅嗣以降:自从王弼以来。王弼,字辅嗣,魏山阳人,三国时期有名的玄学家。他好谈儒道,辞才超逸。主要论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

    ③发:主张。

    ④数极:数到极点。

    【译文】

    经典著述里讲的道理是深厚无穷的,所以各种注释和讲解的本子,自汉朝到现在,多得不胜枚举,甚至一个字而有好几种不同说法。拿《周易革卦》来说,其中已日乃孚,革而信之一句话,自三国时王弼注释《周易》以来,大体上都把这句话解释成当日还不能取得诚信,到已日才能孚信于天下万民,已字应读为矣音,因这句话的意思也是这样。唯有朱熹主张读作戊己的己。我过去和研究《易经》的和尚昙莹讨论过这个问题,问他说:或者读作己(音纪)日行不行?昙莹说:岂止这一种说法?就是读作巳(音似)亦能解释得通。于是他解释说:天元分为十干,从甲至己,己以后是庚,庚就是革,所以说己日乃孚,意思就是说从此而开始变革了。十二辰从子到巳共六个数。应该为阳,数到极点就要变,变就成为阴,于是下边就是午,午属阴,所以巳日乃孚,可以解释为从这里开始取得诚信了。这都是好奇的人想穿凿附会,便各有各的说法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容斋随笔》,方便以后阅读容斋随笔容斋续笔·卷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容斋随笔容斋续笔·卷二并对容斋随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