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洪迈 本章:·卷十

    袁盎温峤

    【原文】

    赵谈常①害袁盎,盎兄子种同:君与斗,廷辱之②,使其毁不用。文帝出,谈参乘③,盎前曰:天子所与共六尺舆④者,皆天下豪英,陛下奈何与刀锯余人⑤载?上笑下谈,谈泣下车。温峤将去王敦⑥,而惧钱凤为之奸谋,因敦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及发后,凤入说敦曰:峤于朝廷甚密,未必可信。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⑦。由是凤谋不行。二者之智如此。

    【注释】

    ①常:通尝,曾经。

    ②廷辱之:在朝廷上羞辱他。

    ③参乘:也作骖乘,古时乘车,在车右陪坐的人。

    ④舆:泛指车驾。

    ⑤刀锯余人:受过宫刑的人,也就是宦官。

    ⑥温峤:字太真,温儋之子,太原人,东晋时有名的政治家。去:离开。王敦:字处仲,琅邪临沂人,王导的堂兄,也是东晋有名的政治家。

    ⑦相谗贰:相信谗言而分崩离析。馋,谗言,中伤他人。

    【译文】

    赵谈曾害过袁盎,袁盎哥哥的儿子袁种说:您跟他斗,在朝廷上羞辱他,使他名义被毁而不受重用。汉文帝外出,赵谈陪坐在车右边,袁盎上前说:跟天子同坐六尺车舆的人,都是天底下的英雄豪杰,陛下怎么跟宦者同坐车中呢?皇上笑着让赵谈下去,赵谈流着泪下了车。温峤(字太真)要离开王敦,但怕钱凤为王敦出奸诈谋略。乘着王敦设宴送别,温峤站起来劝酒,走到钱凤跟前,打落了钱凤的头巾,变了脸色说:钱凤是什么人,温太真劝酒竟敢不喝!等到温峤出发以后,钱凤进来劝说王敦道:温峤跟朝廷联系非常紧密,不可轻信。王敦说:温太真昨天醉了,稍微对你有点不好的声音和神色,怎么能根据这一点就说他坏话制造分裂呢?因为这件事,钱凤的计谋没有实行。这两个人的智慧就像这样。

    袁盎小人

    【原文】

    袁盎真小人,每事皆借公言而报私怨,初非尽忠一意为君上者也。尝为吕禄舍人,故①怨周勃。文帝礼下②勃,何豫盎事③,乃有非社稷臣之语,谓勃不能争吕氏之事,适会④成功耳。致文帝有轻勃心,既免使就国,遂有廷尉之难。尝谒⑤丞相申屠嘉,嘉弗为礼,则之丞相舍折困之⑥。为赵谈所害,故沮止⑦其参乘。素不好晁错,故因吴反事请诛之。盖盎本安陵群盗,宜其忮⑧心忍戾如此。死于刺客,非不幸也⑨。

    【注释】

    ①故:因此,以其故。

    ②礼下:以礼相待。

    ③何豫盎事:关袁盎什么事情?

    ④适会:恰巧碰上。

    ⑤谒:进谒,求见。

    ⑥舍:住所。折困:折辱为难。

    ⑦沮止:通阻止。

    ⑧忮:嫉妒,狠。

    ⑨非不幸也:并非是不幸的事情。

    【译文】

    袁盎真正是个小人,每件事都是假借公言来报私人的怨恨,最初并不是竭尽忠诚、一心一意地为君上办事的。他曾经做过吕禄的舍人,因此怨恨周勃。汉文帝礼待周勃,跟袁盎有什么相干?竟然说周勃不是国家的忠臣的话,说周勃不能为吕氏的事劝诤,正好碰上诛诸吕成功罢了。致使汉文帝有不看重周勃的思想,周勃被免职回到封国之后,于是遭受刑狱之难。袁盎曾经求见丞相申屠嘉,申屠嘉不礼待他,他就到丞相住处去折辱为难他。袁盎被赵谈害过,因此阻止赵谈作为皇上车右的陪乘。袁盎素来不喜欢晁错,因此趁着吴王造反的事请求杀了晁错。袁盎家本来是安陵的一伙盗匪,难怪他心怀猜忌、残忍乖张到这种地步。他被刺客杀死,没有死于王法,并不是不幸的事。

    唐书判

    【原文】

    唐铨选①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②,谓体貌丰伟;二曰言③,言辞辩正;三曰书④,楷法遒美;四曰判⑤,文理优长。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既以书为艺⑥,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不习熟。而判语必骈俪,今所传《龙筋凤髓判》及《白乐天集甲乙判》是也。自朝廷至县邑,莫不皆然,非读书善文不可也。宰臣每启拟一事,亦必偶数十语,今郑畋敕语、堂判犹存。世俗喜道琐细遗事⑦,参以滑稽⑧,目为花判,其实乃如此,非若今人握笔据案⑨,只署一字亦可。国初⑩尚有唐余波,久而革去之。但体貌丰伟,用以取人,未为至论。

    【注释】

    ①铨选:选择人才授予官职。

    ②身:身材体貌。

    ③言:言谈举止。

    ④书:书法字迹。

    ⑤判:判状文辞。

    ⑥以书为艺:将书法当做傍身的技艺。

    ⑦遗事:古代遗留下来的轶事。

    ⑧参以滑稽:夹杂着诙谐的话语。

    ⑨据案:靠着书案。

    ⑩国初:本朝初年,即宋朝初年。

    革去之:被革除、消除掉。

    未为至论:不能算妥善的评论。

    【译文】

    唐代量才授官,选择人才的原则有四条:第一是身体,要求身体相貌丰满伟岸;第二是言谈,言语辞令雄辩公正;第三是书写,楷书法式遒劲刚美;第四是判状,文辞条理优美通畅。凡通过吏部考试录取的称为入等,非常拙劣的称为蓝缕,未通过吏部考选而通过三篇文章的称为宏辞,通过判状三条的称为拔萃,选中的授予官职。既然靠书法作为艺业,因此唐代人没有不擅长楷书法式的;既然以判状为重要,因此没有不学习熟练的。而判状的语言一定讲究对偶整齐,现在流传的《龙筋凤髓判》以及《白乐天集甲乙判》就说明了这一点。从朝廷到县城,没有不是这样,不读书、不善长文学就不行。朝廷辅政大臣每逢报告草拟一件事,也一定对偶几十句话,现在郑畋写的敕书、堂判仍然留存着。世俗喜欢谈论琐碎的古代遗事,夹杂着诙谐的话语,被看成花判,那事实就是这样,不像现在的人提笔靠着书案,只签署一个字也可以。宋朝初年还有唐代的遗风,久而久之就被除去了。只是用身体相貌丰盈高大来取用人才,不能算妥善的评定。

    玉蕊杜鹃

    【原文】

    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长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①为山矾者。润州鹤林寺杜鹃,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踯躅者。二花在江东②弥山亘野③,殆④与榛莽相似。而唐昌所产,至于神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践玉峰之期;鹤林之花,至以为外国僧钵盂中所移,上玄命三女下司之,已逾百年,终归阆苑。是不特⑤土俗罕见,虽神仙亦不识也。王建宫词云: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其重如此,盖宫禁⑥中亦鲜⑦云。

    【注释】

    ①易:更改,改称。

    ②江东:江左,长江北岸。

    ③弥山亘野: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弥,弥漫。

    ④殆:几乎。

    ⑤不特:不仅仅。

    ⑥宫禁:皇宫。

    ⑦鲜:稀少,少见。

    【译文】

    事物以少见为珍奇,不一定要奇异的品种。长安唐昌观中的玉蕊花,就是现在的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改称为山矾的那种花。润州鹤林寺中的杜鹃花,就是现在的映山红,又叫红踯躅的那种花。这两种花在江东漫山遍野,几乎跟丛生的野草一样。而唐昌观中所种的玉蕊,甚至于神女下凡游赏都折花离去,去赴玉峰仙境的约会;鹤林寺的杜鹃花,人们甚至认为是从外国僧人的钵盂中移来的,上天命令三位仙女主管它已经超过一百年了,最终要回到阆风仙苑。这说明不仅仅民间世俗很少见到,就是神仙也不认识。王建的宫词咏道: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对它这样看重,可见皇宫之中也很稀有。


如果您喜欢,请把《容斋随笔》,方便以后阅读容斋随笔·卷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容斋随笔·卷十并对容斋随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