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昼战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不详 本章:第三卷·昼战

    【原文】

    凡与敌昼战,须多设旌旗以为疑兵①,使敌莫能测其众寡,则胜。法曰:昼战多旌旗。②

    春秋晋侯伐齐③,齐侯登山④以望晋师。晋人使〔司马〕斥⑤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⑥,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遂逃归。⑦

    【注释】

    ①疑兵:即以伪装或佯动手段所布设的兵阵,主要用以迷惑敌人,以达到诱敌就范。

    ②昼战多旌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③春秋晋侯伐齐:此战发生在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以晋胜齐败而结束。晋侯,即晋平公。

    ④齐侯登山:齐侯(灵公)所登之山为巫山,位于今山东长清西南。

    ⑤斥:侦察,探测。

    ⑥必旆而疏陈之:旆(pi),大旗;陈,同阵。此句意谓:(山泽险要地方,尽管部队不到达),也一定树立大旗而稀疏地布设假目标作为疑兵以迷惑敌人。

    ⑦本篇史例出自《左传襄公十八年》。

    【提示】

    本篇以《昼战》为题,旨在阐述昼间作战如何迷惑敌人的问题。它认为,白天对敌作战,可多设旗帜为疑兵以迷惑敌人,使敌无法准确判断我军兵力多少,这样就可打败敌人。置旗作疑兵乃古代作战常用的示形方法之一。

    此法实质是以假像迷惑敌人的问题。昼战多旗帜一语,与下篇《夜战》所引夜战多火鼓一语,皆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本指以旗帜和火鼓作为统一和适应士卒视听需要的一种指挥讯号(即孙子所称: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和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而本篇这里则借用作为迷惑敌人的一种伪装手段,这显然是有别于孙子原义的一种创新发展。春秋时期,晋国联合鲁、宋、曹、卫等国进攻齐国的巫山之战,就是采用此种以设置假像为内容的示形战法而取得作战胜利的。当时,晋平公为了欺骗和迷惑齐军,主要采用两种伪装办法:一是在山泽险要而部队不到的地方设置大量旗帜作为疑兵;二是在战车的右边装设假人,并于车后拖上树枝,行动起来尘土飞扬,如同大军奔驰。齐灵公登上巫山远望,果然中计,误认晋军众多,不可抵抗。于是,连夜逃跑。晋平公乘势挥军追击,大败齐军。

    【译文】

    大凡白天对敌作战,必须多插旗帜作为迷惑敌人的疑兵,以使敌人无法摸清我军兵力多少,这样,就能战胜敌人。诚如兵法所说:白昼作战须多设旗帜(以迷惑敌人)。

    春秋时期,晋平公率军进攻齐国,齐灵公登上巫山观察晋军情况。晋平公派遣司马探察山林川泽的险要情况,尽管是部队不到的地方,也必须树起大旗而稀疏地布设疑阵;又令战车左边乘坐真人而右边设置假人,以大旗为先导,战车拖着树枝随后飞驰。齐灵公远远望见晋军方向旗帜众多、路上尘土飞扬,误认其兵多难挡,就吓得逃回去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百战奇略》,方便以后阅读百战奇略第三卷·昼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百战奇略第三卷·昼战并对百战奇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